看似简单,却闪耀着经验和智慧的光芒。
只是,人员的整合也同时带来一个新的问题。
过去,他能够靠着博士后的身份在研究生中获取主导权,然后一步步得到他们的信任。
但现在,团队里有了新的成员,除了两位研究生外还有一位年轻的耶鲁助教。
这就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了。
所谓的组长身份虽然根本不值一提,但有一个东西却值得为之要明争暗抢。
那就是署名权。
虽然米国佬总是标公平民主那一套,学界也习惯根据在团队贡献的大小来论功行赏。
但应该没人觉得管理者会榜上无名吧?哪怕只是一个分组的负责人。
只是从常理上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地位其实差不太多,助理教授说到底也是博士毕业生。
博士后只是博士毕业后的一种状态,只是工作经历。
而助教却是终身教职通道中的第一道门槛,它是学术职称。
虽然学界素有“非升即走”的说法,但在耶鲁,七年的试用期考核只是一个形式而言。
看着竞争者一步步朝自己走来,向他伸出手:“陆博士你好,我是之前的第三小组的组长欧文,现在正在耶鲁公共卫生学院担任本科阶段遗传学课程的助理教授。”
陆时羡脑袋忽然有点疼。
毕竟在身份上他天然处于劣势。
但他也不惧,良性的竞争是生产力的促进者。
陆时羡很快伸出手与之相握道:“幸会,欧文助教。”
“几个月前,我刚从博士毕业,应莫蒂教授的邀请初来乍到,希望接下来我们的合作顺利。”
两人之间说着话,脸上都保持着和善的微笑。
但竞争其实自第一句话就已经开始开始。
不过,在学术研究地位上的比拼,最有信服力的向来不是比谁的拳头最大,也不是比谁的嘴皮子最利索。
最后都将落到学术水平上的比较。
在这一点上,陆时羡的肚里有货,给了他不小的自信。
没错,公平竞争的情况下,他无惧任何人。
但要花费时间在这种事情上,还是让他觉得很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