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宪看这折子格式就笑了,这路数够妖。
处理方法大致和荣宪想得没出入,她随便写了个准,在准字外再勾了个圈,签了个字,之后又把折子递给荣宓看。
她是先皇特准上书无需称臣,这位自觉改了上书格式,把自称避了。
荣宓看了一眼,噗一声笑了,她上来就看到少了必须要有的几个字——臣X奏,“这也行?”就丢一边了。
荣宜就把折子拿过来看,因为荣宓说了句这也行,她着重看了一下内容,开始琢磨。
第一行算是彻底毁了并州卫这些人仕途,哪怕罪不致死,这两款一扣,不可能再启用。公、报、私、仇一出,昔日同僚也怕日后清算,肯定背后下无数黑手。
第二行好像没什么门道,只是单纯的区分各州卫兵马。
难怪荣宪会背卫律,法条用处果然水深。
荣宜决定回去补一下卫律,后来又觉得大家都不容易——正常十七八或二十出头的女郎公子还在呼朋唤友,如众星捧月般出门玩乐,吟诗赏花,最多也就为谁跟谁多说了几句话打的不可开交。
像她这样活着才是应有的常态。
——而不应该上这种折子。就算上书,也不应以批复和交代代办事务的口吻行文,更不应在这种八百里加急要件上签字核准。
“长话短说,”荣宓说,“铁碳七比四可炼钢,能耐火焰炙烤,你且去试。若四地同时炼钢,能造出多少门红衣大炮?”
“炮?”
“就是用火、药做成一个球,把这个火、药球打出去。”荣宓拿了自己眉笔,扯了张纸,列了火、药配比,画了一个弧,“这么打出去的。”又扯下来地图,标出玉门关和敦煌,将昌吉和兰州连成一线,将茶杯倒扣在上面,描了个圆,“我们逃出来的时候遭遇了鬼打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