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亨利八世的特别训示之下,爱德华·西摩遵照指示“将爱丁堡洗劫一空后,放火烧城,将其夷为平地。”(注3)】

【1544年7月,在国内暂时取得了对苏格兰的战争胜利后,亨利八世率兵渡过英吉利海峡进入法国攻打布涅诺,在他离开英格兰期间,他任命凯瑟琳为摄政王后,并将子女的监护权交给她。】

【彼时,因为凯瑟琳当上王后的关系,亨利八世提拔了她的弟弟威廉·帕尔为北安普顿侯爵,叔叔帕尔为霍顿公爵并且掌管宫务,这是亨利八世一惯的作风,娶一位王后,就会提拔任命王后的家人。有了弟弟和叔叔的支持,再加上凯瑟琳处理好了和爱德华·西摩的关系,使她在7-9月之间的摄政时期下发的命令能够被行之有效地执行。】

【在摄政期间,凯瑟琳为亨利八世组织了后勤和财政问题,签发了五份皇家公告,并很好地稳定了和苏格兰的复杂局势。人们一般认为她在此期间的作为、人格力量和威严都深深影响到了伊丽莎白。】(注4)

【事实上,凯瑟琳摄政的时间比较短暂,她可能在伊丽莎白心中留下了一些威严印象,但伊丽莎白后来的作为更多还是应该归结于她自己。伊丽莎白就是一个天生的政治机器,因为安妮·博林的原因和私生女的身份,她很长时间都被排斥在宫廷之外,并没有受到过正经的帝王教育,在即位后她几乎是凭自己的摸索以及从前几任都铎国王身上吸取的教训硬生生将一团糟的英格兰带向辉煌。】

托马斯·博林控制不住脸上的笑意,神迹每提到一次伊丽莎白公主的成就,安妮的地位就更稳固一点,他仿佛看见博林家的荣耀在向他招手。

“一团糟?”亨利八世有些疑惑地皱起眉头,神迹为什么要说英格兰在伊丽莎白统治之前一团糟,她之前统治英格兰的不是玛丽吗?ԧ|ȿƔ

难道玛丽其实做得不好?

英格兰贵族们则若有所思,神迹提到两位公主并不频繁,但在有限的几次提及中,都对伊丽莎白公主颇多赞誉。

贵族们在心中摇摆,如果可以,他们当然愿意在一位英明的国王手底下做事,但......

他们真得不喜欢博林一家,也不喜欢安妮·博林!

【凯瑟琳的摄政在1544年9月份结束,亨利八世的征法梦想没有实现,英格兰的军队被挡在布涅诺。布涅诺的守军十分英勇,虽然最后城中居民投降,但亨利八世已经失去了进攻巴黎的机会,而在这个节骨眼上,查理五世又一次私下和弗朗索瓦一世私下签订合约,导致英格兰的军队在法国的领土上孤军奋战。】

【没了盟友支撑,眼见事不可为,亨利八世只能无奈返回英格兰。这场对法战争如同儿戏一般结束,却对英格兰的财政造成了严重影响。亨利八世通过宗教改革收拢的财富都砸进了战争中,为了占领投降后的布涅诺,亨利八世不得不派兵驻守,驻军也要财富支撑,同时还有对苏格兰的战争支出。这次军事行动是亨利八世死亡前的最后一博,没有获得任何好处,却导致英格兰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在此后的二十年间,直到伊丽莎白执政初期,英格兰的经济水平都没有得到恢复。】

刚刚还在思考玛丽统治是不是有问题的亨利八世:......

【外部作战不利,内部也不怎么安稳。返回英格兰的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的感情也出现了问题。】

【1545年,凯瑟琳出版了一本《祈祷与沉思录》,这本书中透露出凯瑟琳新教方面的信仰让宫中的保守派颇为疑虑。】

【按照道理来说,以凯瑟琳的生活环境,她应该是一个天主教徒才对。没有人知道她的宗教信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人们猜测可能和她的丈夫约翰·内维尔的遭遇有关。】

【约翰·内维尔是一个忠实的天主教徒,他曾反对亨利八世和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反对国王迎娶安妮·博林。在1536年的求恩巡礼事件中,约翰·内维尔被一群暴徒挟持,也加入了这次反叛事件。那段时间中,凯瑟琳和两个子女被囚禁威胁,见识了狂热教徒凶残的一面。后来叛乱被镇压,约翰·内维尔因为参与叛乱,因为不能肯定他是被胁迫还是出于自愿,所以内维尔也在被清算的行列,最后是在凯瑟琳弟弟和叔叔的斡旋下约翰·内维尔才逃过被清算的命运,不过这件事大概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导致了她信仰的转变。】

【事实上,大概早在1545年之前,宫廷中就有传言王后每天中午都会在自己的私室中和一些贵族夫人们召开读经研讨会,最有趣的是这些贵族夫人中还包括查尔斯·布兰登的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