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彼得的所作所为让民众开始对叶卡捷琳娜越发同情,也对彼得越发不满。彼得强迫叶卡捷琳娜给情妇沃伦佐娃授予只有皇室和大公夫人才能得到的圣叶卡捷琳娜勋章让人们记住了她的屈辱。之后在一次庆祝和普鲁士结盟的宴会上,彼得当着所有人、包括各国大使的面咆哮着骂叶卡捷琳娜“傻瓜”的羞辱性行为让大家都知道了他对皇后的态度。当天晚上,彼得就要签发命令将叶卡捷琳娜送去要塞,在他的叔叔也是叶卡捷琳娜的舅舅乔治公爵的苦劝之下,彼得才取消了命令。】

【所有人都知道彼得或早或晚肯定会和妻子离婚,并且废除王储保罗的地位。】

众人咋舌。彼得大公已经将人逼到绝境了,不反才奇怪。

英国大使:......

他有点微妙的联想到了两百多年前的一位先王。

嘶,英国大使一个激灵,将这点联想抛之脑后,两者也没什么可比性。

【“傻瓜”羞辱将叶卡捷琳娜的野心推向了高潮,对彼得不满的人围拢在她身边一起商量政变之事。】

【奥尔洛夫兄弟借职务之便大撒金钱笼络近卫军,基里尔·拉祖莫夫斯基命人印刷了叶卡捷琳娜登基的公告。】

拉祖莫夫斯基眼角抽了抽,他没想到还能听到自己弟弟的名字。他还为索菲娅公主的反叛贡献了一份力量。

反叛的人中,应该不会包括自己吧?

【这些活动都在秘密中进行,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爆发。】

【时机来的很快,也很仓促意外。】

【彼得在6月份离开了圣彼得堡前往奥拉宁巴姆宫,他在这里准备跟丹麦开战的事宜。】

【和普鲁士的盟约缔结没过多久。彼得准备为了夺回荷尔斯泰因公国丢失的石勒苏益格地区和丹麦宣战。这场战争对俄罗斯并没有益处,只是为了满足彼得索要回自己公国固有领土的心愿。】

【军队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尤其不满。作为盟友,腓特烈很希望彼得能坐稳俄罗斯皇位,一个崇拜、听命于自己的沙皇这对他有非常多的好处,所以他劝彼得不要轻易对丹麦动手,但彼得根本不听。退而求其次,腓特烈又劝彼得暂缓行动,他愿意做一个调停人,协调俄罗斯和丹麦之间的纷争,再次无果后,无奈的腓特烈劝彼得好歹打仗前先在圣彼得堡加冕,将皇位做实之后再行动,但彼得对东正教深恶痛绝,根本不想通过东正教仪式加冕。对于腓特烈让他离开圣彼得堡后一定要将叶卡捷琳娜看管起来的建议彼得也没听从,他只是将人带到芬兰湾,让后赶到远处的彼得霍夫宫居住后就不管了。】

【连一个外人都看出来彼得皇位不稳,但彼得还是不管不顾,甚至在抓到参与反叛行动的帕赛克上尉,问出政变谋划后,彼得的属下两次向他报告圣彼得堡的形势,彼得都没当回事。】

......

他们已经无话可说了,不听建议、不了解形势,翻盘的机会送到眼前,彼得大公都不知道抓住。只能说彼得大公没有当皇帝的命吧。不是索菲娅公主,换个人来也能将他推翻。

伊丽莎白已经不忍直视了,彼得蠢得就像没长脑子。

她很后悔。早在彼得从她派去的老师那里学不到东西的时候,她就该知道彼得智商低下,不该对他还报什么期望的。

伊丽莎白重重喘了口气,好在现在也不晚。

上天眷顾俄罗斯。

【彼得没有对叛乱做出相应举措,叶卡捷琳娜这边的人就反应相当迅速。他们注意到了失踪的帕赛克,明白时机不足以让他们做出更多的准备,政变在并不成熟的条件下仓促开始了。】

【事发之前,叶卡捷琳娜都还浑然不知,她当时孤身居住在彼得霍夫宫,和奥拉宁巴姆宫相距12公里,政变小团队并不在身边,是帕宁、奥尔洛夫兄弟碰头后商量了此次行动。】

【阿列克谢·奥尔洛夫从圣彼得堡赶到叶卡捷琳娜的住处,将熟睡中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叶卡捷琳娜叫起,带着她匆匆往回赶。】

【奥尔洛夫的兄弟则通知他们的手下和驻守在叶卡捷琳娜返城必经之路上的近卫军团护送叶卡捷琳娜,这支驻守军团是基里尔·拉祖莫夫斯基的手下。】

【从睡梦中起来,披头散发的叶卡捷琳娜狼狈地坐着奥尔洛夫雇来的破烂马车前往圣彼得堡,中途险些因为拉车的马精力不足而被迫停在半路。他们幸运的碰到了一辆货车,货车的主人不知姓甚名谁,但他成了叶卡捷琳娜能够登上皇位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为她贡献了两匹精力充沛可以拉车的马。】

【换上马后,叶卡捷琳娜在早上赶回了圣彼得堡,见到了奥尔洛夫兄弟召集起来的近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