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步不能迈得太大,不然,容易扯着蛋。
这些事楚宁早在青山县时便已经在做了,可现在是京都,面对的是皇上和李鸿仑,有些事情就不可能那么随意了。
李鸿仑这时听了楚宁说的‘官学教育体系’还真就有些兴趣,他可是最喜欢与人聊这些话题的。
只听楚宁继续说道:“科举制确实能为朝廷选拔出人才,然而,也存在一个极大的弊端,就是天下所有读书人都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为了入仕为官。”
“入仕为官本就是读书人的宏愿,这有何不可?”
李鸿仑不解。
“李先生可有想过,其实文人与文官应该区分开来,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适合做官的,而如今的科举制便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所有的读书人都培养成官员。”
楚宁说道:“而那些读书人如果不是为了做官,恐怕就根本不会选择去读书,这就不对了啊!这样的教育理念就出问题了,文人学子们便成了晋升为官员的资源库。”
科举制本就是为文人士子们服务的,然而读书人想要晋升,便须拜师,于是就形成了师门裙带关系。
入仕为官后,更是形成拉帮结派,党同伐异。
在这些读书人眼里,只是为了争取到最大的利益,根本不是造福于百姓苍生。
甚至在楚宁前世的明朝后期,因dang争而败国,完全置朝廷大局不顾。
李鸿仑这时也听明白了楚宁话里的意思,现在的教育确实已经图具形式:
“那依楚大人所说,这科举制应该如何改革?”
楚宁按照心里早就想好的几点建议说道:
“其一,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放开科举制考核标准,要把所有读书人加以区分。
比如擅于入仕为官可考进士科,擅于发明制造的,可考建工科,擅于律令法治的,可考法学科,再有擅于医学的,可考医药科,绘画者可考艺术科。
就连武将们,也可设立武事科,谁说当兵的就一定得是大老粗,知识分子一样可以入营做将领。
所有科目共分为九大科,针对性培养九大科目人才。”
嘶!
李鸿仑倒吸一口凉气,目光看了一眼皇上,显然看皇上的表情似乎早都听过这番说辞了。
“楚大人,你说的这些倒是十分新颖啊!”
楚宁颔首继续说道:
“这第一条其实也就是一个目的,就是不要把读书人都局限在入仕为官上,广大天地,应该大有作为。
社会要发展,科技要进步,肯定靠的还是人才。
所有人读书都只是为了做官,这个时代如何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