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慢慢想办法,我出去转转。”
开车拉着沈绫罗慢慢驶过大道,人已经被通知到了,锅里的米粥煮的滚烫,排队的人长蛇一般弯弯曲曲深入窝棚区。黄强带着治安队拎着棍子维持秩序,还有窝棚区的帮会,大族帮忙。
每人一碗粥,只能一碗粥,然后过来登记姓名,家里人口等信息。
一千口大锅竟然不够,有的人为了喝一碗粥排了一天队竟然没排到。金乐之前计算过,十秒钟打一碗粥,一千口大锅五个小时可以让180万人喝上热粥,结果一天都不行,倒不是人口真那么多,而是登记太费时间。
等全部登记完了应该就差不多了。
结果第二天就发现,登记的数据大部分是假的,这些人还真贼。
登记负责人是农场里的秘书,负责登记的文员则几乎请来了镇上所有读书识字的公职人员。
“那是他们不信任我们。继续登记,然后核查。”
昨天登基后的人数足有两百多万,但拿着名单晚上去调查了一百家,发现真实的只有二十来家。大半人竟然报的是假名,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
第二天粥锅的数量增加了一倍,终于让所有人都能喝上一碗粥。
统计的数量跟昨天差别很大,又多了几十万人,有320多万人了,晚上抽样核实,准确率有百分之三十了。
第三天发生了一件事,一个一脸苦相的男人跪在地上,希望能给他多打一碗粥,让他带回去给怀孕的老婆。他身旁跟着三个大小不一的女孩。
金乐刚好撞见了这件事,问清楚情况同意了。负责熬粥、掌勺的几个人告诉金乐,好多人都说家里有人来不了,如果都这样带回去,一天得多出好多米去。
“南门镇的大米吃进了南门镇人的肚子里,多点就多点,不算浪费。”
第一天的情况出来后,金乐就不慌了。一斤米2个铜板,一个人一天就算吃一斤大米,三百万人一天下来也就600金,吃上三个月,吃上100天,也才6万金,小钱而已。南门镇账面上的钱就够度过春荒。
金乐不由感慨这世界的贫富分化差距之大,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钱人的钱多的无法想象,穷人真的连买米的钱都没有。
这让他想起了一个古代故事,田氏卖国的故事。齐国豪门在齐国人饥荒的时候,用大斗借出粮食,饥荒过去后,却让灾民按照小斗来还粮食,大斗出小斗进,结果全国感恩田氏,几年后田氏篡位,推翻了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取而代之,没有任何人反对。
初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金乐嗤之以鼻,觉得是一个春秋时期的段子,怎么可能有一个家族的财富能养活一个国家的人口呢。现在看来这故事被记录下来未必是假的。别说贫富差距巨大的古代社会,就是现代社会又如何。金乐认识一位自称不喜欢钱的有钱人,当然,人家不认识金乐,那个人据说有3000亿家产,他的钱如果只让一个人每天吃一斤米,足够全国人吃一百天。
不过那个人后来没有请全国人民吃米,听说打算请全国人民吃预制菜。
金乐没有那么有良心,请不起预制菜,也请不过全国人,全城人吃米,请全镇人还是做得到的。
最后南门镇公账上不肯掏这笔钱,金乐就打算自己掏钱了,金氏买国买不起,买镇还是买得起的。
只是金乐没想到,吃饭的人每天登记,每天都不一样,数量不断增加。一开始以为是那些家里有余粮,心里有良心的人不肯来吃白食,慢慢良心淡了就来了,当数字超过500万的时候,金乐就知道有问题了。
一查才知道,隔壁桑蚕区的丝户也偷偷来吃白食,普通丝户日子比窝棚区好多了,至少不至于冻毙而亡。但大冬天的,跑个十几里路,来蹭一碗稠糊糊的白粥,也觉得划算。不过也只限于第八区,第九区的人就不来,因为路太远,吃的还不如消化的多。相邻的第五区也没人过来,因为隔着南河过河不方便,另外第五区人也不多。
看到这种情况,知道登记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干脆停下,专心熬粥。反倒能让一个饥民每天吃上两碗粥。
两千口大锅架在第六大道两旁的场面,银光卫自然注意到了,消息一层一层报上去,南方战区掌权的大人物甚至亲自过来查看了一番。
王衡开着车带着大人物从熬粥区域缓缓驶过,由于队伍都是从窝棚区延伸过来,并不占用路面,不影响交通。
一个老头坐在车上看的仔细,不由叹了口气。
“吴俊辰挖到了一个宝贝啊!”
“七爷。你是说金乐?”
“嗯。看来当初我们挑错地方了,或许改选东方战区才对。”
一个老头愁容暗淡,他正是王家人才辈出的爷爷辈硕果仅存的一位,排名老七,名叫王奇,是一位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