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晚。
薛元桐家的厨房,白炽灯焕发出淡黄色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房间。
旁边膛灶里的木头,还未完全熄灭,随着剩余木头的燃烧,偶尔发出“噼啪”声,一种独特的木香味,与土灶中的烟味混合,散发淡淡的自然气息。
薛楚楚端起碗:“你们盛饭吗?”
姜宁和薛元桐同时说:“再来一碗!”
薛楚楚轻盈的站起身,双手接过饭碗,随着她的动作,发丝轻轻飘动,与婉约的身姿相应成趣,宛如一位贤良淑德的小妻子。
饭桌上摆了两个菜,葱姜炒蛏子,还有一盘非常下饭的肉沫茄子,以及放在馍筐里的,煎的焦脆死面饼子。
此时饭吃到一半了,薛元桐干了第三碗南瓜汤。
姜宁伸手筷子,瞄准盘子里的蛏子。
他第一次吃蛏子,记得是在小学五年级,去爸妈务工的沿海城市。
中部地区的留守儿童,大多像他这样,上学时留在家乡读书,等到放长假,若是有条件,则前往父母打工的地方,过上一两个月,然后再回来上学。
姜宁生活在农村,镇子上卖海鲜的地方并不多,像蛏子这种东西,着实很少见。
然而沿海城市却有很多,记得那天下午,他等到妈妈下班后,和她一起去菜市场,妈妈买了些蛏子。
也像今天这样,用葱姜炒制后,童年的姜宁第一次吃到,便喜欢上了这种香辣鲜香的口感。
只可惜,姜宁从父母那里回来后,时隔很多年,都没特意尝过。
小时候得不到的东西,成大后就容易成为执念,亦或是情怀。
比如某些食物,某些人,有些会释怀,有些则是怀念。
姜宁准备夹一块蛏子,不料,自对面又袭来一双筷子。
那双筷子,与他的筷子不期而遇。
薛元桐以更快的速度,抢先一步啄向蛏子,姜宁拨动筷子,轻轻挑在她的筷子上,将其弹开。
薛元桐不服气,又以筷子给武器,和姜宁战斗,“砰砰砰”清脆的声响在饭桌上交织。
薛楚楚将两人的饭碗,放到饭桌,她看着两人幼稚的争斗,唇角微微上扬,悄悄勾勒出一个温柔的弧度,如同清泉般冷冽而甜美。
几秒后,战斗分出胜负,姜宁寻找到机会,夹住蛏子。
就在这时,薛元桐急了,她直接破坏规则,伸手从姜宁筷子下抢过那块香嫩的蛏子。
“嘻嘻!”薛元桐准备塞到嘴巴里了,突然姜宁手腕一晃,她只看到一道影子。
薛元桐赶紧收手,成功填入嘴巴里,她炫耀:“还是我厉害吧!”
“不,是我技高一筹。”姜宁品尝葱姜炒制的蛏子,口感很嫩,鲜香爽口。
薛元桐这时才发现,原来她只吃到了贝壳,里面的肉被偷走了。
“哼!”薛元桐撇撇嘴。
她见姜宁吃的那么香,不甘的嗦了嗦手指残留的汁水。
薛楚楚忽然问:“很好吃吗?”
这道菜是她炒的,两人这般争夺,倒令她心里暖暖的。
姜宁没称赞具体的口感和味道,他只说:“小时候妈妈炒菜的味道。”
薛楚楚笑容浅浅的绽放,连最后一丝冷冽也消失了,只剩下温热的甜美:“你们喜欢的话,下周我再买一次。”
薛元桐重振旗鼓,化悲愤为食欲,闷头吃饭。
薛楚楚吃饭时话不多,姜宁没和她交谈,他喝了口微甜的南瓜汤,口袋里手机震了震。
拿出手机,是邵双双发来的消息:
“马拉松途中补给点的食物安排好了,全是我们厨师准备的,汇聚了禹州各种特色美食,小酥肉、水果沙拉,凉糕,冰粉…都有的。”
姜宁瞅了瞅干饭的桐桐,回复消息:“嗯。”
“志愿者的牌子制造好了,我给你准备了10份,另外,为了比赛顺利,我安排了一批电瓶车,作为赛事官方指定用车,承担赛事护航作用,倡导绿色出行,伱可以骑车在一万名选手前面进行用餐。”
姜宁:“有心了。”
他没关注过马拉松,没想到还有这种骑车领航的玩法。
邵双双又问:“你准备的压轴食物,就是,那个…大概几点钟送到?我这边的厨师全程待命,另外,我特意采购了几只小山羊,可以在比赛终点附近做烤全羊。”
姜宁:“凌晨我去虎栖山一趟。”
那边停顿了一分钟,问:“危险吗?”
姜宁:“伤不到我。”
邵双双知道他不凡,长青液在国际上扩张,遇到的麻烦,全是姜宁负责解决,但她和他早已成了命运共同体,她还是关心道:“你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