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注意到也没用,因为后方的雍军一直蜂拥而至。
雍军的焦点是,他们离韩亮的大本营已经很近了,就看韩亮会坐以待俘,还是夹着尾巴逃跑。
韩亮给雍军的答案,是上百条时速三十公里的火龙。
韩亮下令吹号,有军就迅速撤离,工程兵点火;
此时阡陌阵中大约三千名雍军,他们现在最大的敌人变成背后的六千名雍军,妨碍他们向后逃跑。
向前、向左、向右的少数人,被有军简单地收拾掉。
两侧的弓箭手开始向阡陌阵与六千雍军之中射箭,倒地的雍军更妨碍火阵中的雍军逃跑。
最后终于,着火的雍军取得了“胜利”,冲破了后方六千雍军的队伍;而那六千雍军面对敌箭与火人,很快做了明智的决定:向后跑。
实际上,在一线战场,雍军仍占着人数的优势,但溃散决定一切。
还能跑的七八千名雍军—有些带着火、拼了命要跑一千三百公尺回到己方的栅栏;
也有人在地上滚,这对付火是比较好的办法,但是对付追上来的友军就不好了。
在韩亮的旗语与号角下,有军绕过阡陌阵着火的部份,向前追赶,把整个战线从韩将军夹尾巴逃跑的五百米边缘,反而向前推进一千三百米。
影响推进速度的完全不是双方砍杀的胜负,而是跑步的速度。
林凤仪带头,四名御史及阿芊和韩将军交换了意见,到了望台下要了五匹马,跟着大部队往前冲。
在雍军栅栏预备的部队,做了正确的决定:部队让出两侧,引导败兵向两侧分流,不要冲散预备队的阵型。
但是小小的两侧,并不足以让七、八千名败兵在最短的时间内冲入,所以这股人流理所当然慢慢向中间侵蚀,直到整个预备队也从善如流地向后奔跑为止。
即使有军没有向前追击,恐怕雍军还是会跑个不停。
雍军颇牧将军池彬已亲临前线指挥,他本来在考虑投入增援部队的时机,后来变成考虑如何守住栅栏,最后变成他被军队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