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你有什么好主意?”王氏问。

“想必开个书坊也要百八十两银子,若来日,杜娘子上府来借,你只需借她一半即可,我看杜娘子家也是没能力筹措那另一半的,自会自己断了这个念头。”金妈似笑非笑地说。

“就你馊主意多,那是我亲妹妹,看她如今日子过成那般,我心里也不好受,想着还是能帮则帮吧!”

“少奶奶心善,这百八十两对晏家来说也不算什么,只要杜娘子记得咱家的恩情就行,你看咱们家老爷,以前资助过多少亲族,可到头来,能知恩图报的都是外姓人。”金妈道。

王氏想起之前去二伯晏承友家借钱,二伯和二婶的那副嘴脸,现在想想都令她作呕,平日里在晏家占了那么多便宜,关键时刻需要她们帮忙,皆脚底抹油。

还有三姑姐晏凤莲,搞出事来,让晏家人摆平,给她添置了不少嫁妆,嫁到外乡后,一封信都没寄回过,都是些忘恩负义的东西!

王氏不仅感叹世态炎凉,真是别人求你三月雨,你去求人六月霜啊!亲人之间还是少做金钱来往的好,免得日后不好相见!

第60章 60隐形富豪

初冬时分,寒气凌人,老百姓都窝在家里烧炭取暖,无事绝不外出。几个乞儿蜷在土地庙门口,望着空荡无人的街道,暗自伤神。

去杜家串门,已过去两日,王氏悬心吊胆,生怕四妹一家,突然登门,与她商议“生意”之事。

事实上,越担心什么,就越来什么,晏宅的宏大与奢华,让杜昌希长了见识,镂空精雕的窗棱,漆得油亮的廊柱,洒着金粉的大红纱灯,条石铺砌的甬道,以及眼前穿来穿去,身着彩锻丝绸的扑婢,占据了他的眼,他的脑,让他一时忘记,自己是从四夷馆那个小破院子走出来的。

杜昌希紧张了,他一手扶胸口,一手摸头上旧毡帽,一向自命清高的他,突然心里涌起一种愧疚感,一种对不起妻儿的愧疚,还有一种无能的自责。

他顶着红鼻尖,紧跟王芷身后,这日,王芷穿上了她最好的衣服,一件半新的妆花绢夹棉褙子,里面是月白色镶珠长裙。

晏承恩天冷无聊,正教他的新宠——一只黑鹩哥说“人话”,听说杜家造访,欢天喜地的出来待客。

王氏可没晏承恩那么兴奋,她不知道一会当着晏承恩的面,如何不伤和气地拒绝四妹的请求。

四人先是客套地从天气聊起,然后谈到现今学子举业情况,再到双方两家老人身体健康,最后又扯了几句王芷家的孩子,两盏茶终了,王芷把聊天引入正题。

“长姐,前日你说的书坊之事,我与昌希商量后,认为可行,这样不但解决了我家吃饭问题,昌希亦可安心读书,相比较其它生意,”王芷停了下,满含笑意的看向杜昌希,用一种喜悦的语气道:“书坊,昌希还是熟悉的。”

杜昌希回以肯定的微笑。

王氏命人续茶,嘴上不说,心里不悦:书坊之事,哪里是我说的!明明是晏然那孽障提的,当着晏承恩面,你怎么能说是我的主意呢?若哪天他范起浑来,拿这挑理,说我给娘家人又出主意,有使银子,我十张嘴也说不清!

晏承恩心思单纯,又爱热闹,听王芷说要做生意,就像听到秦淮河岸有新戏班子一样,莫名兴奋,“四妹夫要开书坊

明中后期,书肆繁荣。明人胡应麟有云:凡聚书之地有四,燕市也,金陵也,闾阖也,临安也。

?这是好事!我先预祝妹夫财源广进,开业那天,记得下贴给我,我一定去捧场!”

王氏白了一眼晏承恩,不咸不淡地对杜昌希说:“妹夫想好就行,都打算要卖哪些书呢?对城里的其它书坊可有考察?所谓不熟不做,书坊这门生意......我们都不懂,恐怕帮不上你们什么忙!”他后半句是冲着晏承恩说的。

“万事开头难,谁生下来就懂,妹夫有心就行!”晏承恩没有领会王氏的心思,乐观的他,反而潇洒表态道:“若有需要我们晏家帮忙的,尽管开口!”

杜昌希因晏承恩一席话,受到莫大鼓舞,他又见王氏忧心忡忡,以为王氏怀疑他的能力,遂正声道:“书坊,我虽没开过,但金陵书坊,没我不熟悉的,” 做为教谕的儿子,专业读书二十载的学子,他对开书坊信心十足,他滔滔不绝,畅谈规划,最后还不忘夸赞王氏,见识多,头脑活,为杜家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没有女人不喜欢被当众夸赞,可王氏却听得如坐针毡,虽然晏承恩从没怪她生不出儿子,可她还是因自己的“不称职”而心虚,况且王家穷亲戚忒多,她怕帮了一个,就有第二个,与其这样,不如与这些人划清界限。她腹诽晏然是个惹事精,眼角小心翼翼地瞄着晏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