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牛顿的苹果

所有的人都看出来了,周青臣打算这么做,但是当他们默许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张苍就已经危险了。

过去那些御史会追着张苍,对张苍唯首是瞻。那就是当时大秦帝国所谓的铁一般御史队伍,以张苍为核心,自然执法奉公,刚正不阿。

但是现在御史台里出现了周青臣后,情况就变化了。

原本就有很多人想要渗透御史台,权臣们硬刚秦二世,屡屡被他机智的化解,非但他们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让扶苏一次又一次的展露自己的能力,收服了一大片人心。

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臣子们意识到自己的权力已经被大幅度削减了。

若说是过去的话,在秦始皇手底下,秦始皇倒是乐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官吏们基本处于两极分化的状态,一支贪污腐败,忙着怎么肥自己;另一支则截然相反,非法律规定之内的,分文不取,分文不收。如果有贪官污吏,那么就要严厉的打击。

出现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以及导致后期君子入野、小人猖獗,都和当初秦始皇自以为天下一统,日后天下再也不会有什么灾祸了,所以可以骄傲自在、不必再约束自己的心态有关系。

因为秦始皇约束臣子权力的方式,就是让权臣决斗,他充分给予下属权力,然后让下属的权力通过他们互相之间攻击,以此来达到消灭。

这种方式固然很精明,一来可以保证自己的权力永远是至高无上、自己的地位独一无二;二来通过充分下释皇帝权力,这样就可以分担自己的任务。

因为秦始皇每天批阅的奏章就要达到几百斤重,如果秦始皇再不放权下去,他就要自己累死了。

于是大秦帝国在本来就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在秦始皇的授意下,臣子们忙活着权力斗争。

根据竹书纪年,秦始皇在位时期,他更换的丞相不在少数,一共有五位。

其中两位在历史上竟然没有留下半点痕迹,还有就是秦始皇的皇后,也在历史上销声匿迹。

一国的君王,居然不立后,这种违背祖宗、被天下叱骂的行为,秦始皇不可能故意去做。

唯一的可能是当时的皇后,可能也参与了其中,恐怕历史上的公子扶苏还真的就是嫡长子。

总之因为秦始皇执政初期对局势的错误判断,允许朝臣们大肆权力决斗,这不仅极大地破坏了朝廷政治生态,使得臣吏们忙着站队争权夺利,错失了掌控大秦帝国基层的绝佳机会,反而让六国逃亡贵族有机可乘。秦始皇在最该笼络人心的时候选择了暴政,竟然让一群失去了土地和仆婢的落魄贵族在逃亡的过程之中拉拢了民心,简直是让人感到可笑。

总之在过去秦始皇执政时期造成了一些臣子权柄过大的问题。

但是当伴随着秦二世上位,过去那一套臣子权力决斗就行不通了。

为什么,因为目睹了秦始皇执政种种错误给大秦造成巨大不可挽回损失的秦二世,他想要规避那些发生过的错误,

秦始皇是鼓励并且自己一手支持、乃至于会策划权臣斗争的人.

到了秦二世,经历了那些事后,扶苏自然非常抵触,所以他最不希望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亲人去达到目的,还有就是利用臣子权斗保证自己的超然地位。

臣子权斗对天下没有半点好处。

在扶苏这种思想意识影响下,他的执政理念就是天下要想一,朝廷就得一。

从他执政以来,所有臣民都会发现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那就是臣子、民众全部都归附于他一个人。

不是所有的大臣们、民众都变好了,而是所有的大臣们、民众都不会去和我们的秦二世作对。

至于大臣回家会不会欺负自己的糟糠之妻,乡民在一大家子之内兄弟会不会互相欺负,公婆会不会欺辱儿媳……这些,谁又说得清呢。

自秦二世继位,朝臣们清一色的都变成了忠君之士,个个都忙活着手头的公干。

这几乎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大好事,照这种局势,如果秦二世能够把这种仁政再推行个五年,哪怕是三年。

那么那些没有权力的老百姓们,他们的精神面貌也将产生巨大的变化。

一如前面强调的,权力虽然自下而上,可是社会风貌却是上行下效。

如果朝堂上的臣子各安其位做好了自己的本分,那么吏民百姓们肯定也会守规矩。

如果上层不想着越权,那么庶民会想着要去别人家的菜地吗?

这只是个比喻。

但是这种一片大好的形势,只是针对于秦二世和天下无权之民来说是有利益的罢了。

对于臣子来说,过去他们的权力是可以膨胀的,虽然自己只是个市监,但是自己的权力运作一下,可以渗透到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