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秦国历代君主11

秦出公二年(公元前385年),秦献公与哗变军队到达秦国首都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区南),秦小主夫人自杀(一说被杀),秦出公被杀,母子尸体被丢进深渊(《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出公自杀,葬于雍,然秦出公不过三、四岁,于理不合)。到秦出公在位时,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秦国日衰。秦出公死后,秦献公嬴师隰正式继位。

《史记·秦本纪》作秦出子,原文如下:惠公卒,出子立。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杀出子及其母,沈之渊旁。秦惠公二十二年(公元前388年),秦出公出生。

公元前386年,秦出公2岁时继位,由其母秦小主夫人主持朝政。秦献公嬴师隰及其随从来到秦、郑两国交界的边塞,守将右主然不让他们通过。秦献公被迫前往戎族之地,自焉氏塞由庶长改迎立回国。秦小主夫人派军队捉拿秦献公,但军队在行进途中发生哗变倒向秦献公。

秦出公二年(公元前385年),秦国群臣发动政变,将秦小主夫人和秦出公杀死后沉入河中(一说秦小主夫人为自杀),迎立秦献公继位。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嬴姓,名渠梁,亦称秦平王。秦献公之子,秦惠文王之父。战国时期的秦国第二十五位国君。

秦孝公二十一岁时即位,颁布“求贤令”,吸纳天下各国人才,并招揽到商鞅等大才,秦孝公积极支持商鞅变法,经过商鞅的改革举措,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开辟道路。前346年,秦孝公在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前341年,秦军攻打魏国西鄙。次年,秦孝公在商鞅策划下复攻魏,欲据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成帝王之业。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安葬于弟圉。

秦孝公较为彻底地完成了对秦国的封建体制改革和封建制度的完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为其后代秦始皇嬴政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而推动了华夏文明的进步。

秦献公四年(公元前381年),秦孝公出生 。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其父秦献公去世后,秦孝公继位。秦孝公继位时年仅21岁。早在秦孝公出生前,秦国经历了自秦厉共公之后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大为削弱。魏国趁秦国政局不稳之机夺取了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秦孝公之父秦献公继位后,割地,与魏国讲和,安定边境,迁都栎阳 (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休养生息,并且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无奈愿望没有实现便去世。

求贤纳才

秦孝公继位时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后文公、韩昭侯、赵成侯并立。当时黄河和崤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战国六雄中,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从郑县(今陕西省华县)沿洛河北上修筑长城。楚国自汉中郡往南,占有巫郡和黔中郡。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被诸侯们疏远,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秦孝公继位后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论功行赏的法令,并在国内颁布了着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同年,秦孝公两路出兵,向东围攻陕城(今陕西省韩城市),向西进攻西戎,斩杀西戎獂王。而赵、韩两国也趁秦孝公继位未稳之机率军攻打秦国。 秦孝公二年(公元前360年),周显王派使臣送来祭肉。

卫国人商鞅在公叔痤死后,听闻秦孝公的求贤令,便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商鞅先以帝道、王道之术说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责备商鞅。商鞅再以霸道之术说孝公,孝公听后改变态度但没有重用商鞅。商鞅最后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后大喜,两人畅谈几日后毫无倦意。

在商鞅的劝说下,秦孝公决定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但变法遭到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守旧派的反对,双方产生激烈的争论。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以及其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