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赵世家5

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晋国大夫屠岸贾策动"下宫之难",几乎灭绝执掌晋国国政的赵氏一族。"赵氏孤儿"赵武虽历尽千般艰辛、万般苦难,返回晋室继承先业,但物换星移,时过境迁,晋国的大权已然旁落到范、中行、魏、韩、智诸卿手中。

赵武、赵景叔父子两代虽殚精竭虑,奋力拼争,其势力还是远远不及范氏、中行氏。 赵景叔死后,他的儿子赵简子承袭卿位。这个意气奋发的年轻人,初登政坛便显露出非凡的胆识与才华:晋顷公九年(公元前517年),他会合诸侯,护送周敬王入朝,平息了周王室的内乱;晋顷公十三年(公元前513年),他与荀寅占领汝滨,铸造刑书于铁鼎,公布晋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法制的理念开始撼动"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森严宗法……

不久,晋国六卿几近疯狂地瓜分公室的土地、人口。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各显其能,施行改革,以图迅速壮大,力挫群雄,夺取晋国的统治权。雄才大略的赵简子哪里甘居人后?政治上,他礼贤下士,擢拔英杰,重用董安于、尹铎、周舍、史黯、窦韬诸贤,革固鼎新,奋发图强;经济上,他更新亩制,减轻赋税,受到百姓拥戴;军事上,他奖励军功,以功释奴,大大激发了军队的战斗力。

邯郸①之民,以正月之旦②献鸠⑾于简子③。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⑦。简子曰:"正旦放生,示⑧有恩也。" 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⑿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⑨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⑩矣。"简子曰:"然。"

赵襄子(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425年),嬴姓,赵氏,名无恤(亦作"毋恤")。春秋末叶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创始人。谥号为"襄子",故史称"赵襄子"。赵襄子中的"子"与其父赵简子以及当时其他韩康子、魏桓子中的"子"一样,不是名字而是对大夫的敬称。

赵鞅注重对儿子们的教育和培养。他曾将训诫之辞,书于若干竹板上,分授诸子,要求他们认真习读,领悟其要旨。并告诉他们三年之后要逐一考查。然而,在考查时,他的儿子们,甚至连世子伯鲁,也背诵不出,以至连竹板也不知遗失何处。只有毋恤对竹板上的训诫背诵如流,而且始终将竹板携藏于身,经常检点自己。于是,赵鞅始信子卿所荐,认为毋恤为贤。

及至诸子长大成人,赵鞅又对他们进行更深的考察。有一天,他召见儿子们说:"我将一宝符藏于常山(今大茂山即河北古恒山,在河北阜平西北境)之上,你们去寻找吧,先得者有赏。"于是,诸子乘骑前往,寻宝符于常山。然而,他们谁也没有找到宝符,只得空手而归。只有毋恤说:"我得到了宝符。"赵鞅闻听便让他将情况道来。毋恤说:"凭常山之险攻代,代国即可归赵所有。"赵鞅听罢高兴异常,顿觉只有毋恤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是赵氏大业难得的继承人。遂废掉世子赵伯鲁,破例立毋恤为世子。

公元前476年,赵简子卒 ,毋恤承袭简子晋卿之职,史称赵襄子。

谋取代国

襄子的姐姐是代王的夫人,因有这样的姻亲关系,在赵简子死后,襄子到夏屋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请代王相见,代王毫无戒备前来赴会。在酒宴上,襄子早已安排下埋伏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时,趁机用斟酒用的铜勺刺杀代王及其从官。代王一死,赵军随即兴兵伐代,一举占领代国,将其领土并入赵氏版图。襄子之姊泣而呼天,拔下发笄自刺而死。

智伯之怨

简子死后,晋国正卿由智伯瑶取而代之。智伯为晋国正卿后,竭力发展自家势力,很快成为智、赵氏、韩氏、魏氏等卿大夫中,权力最大,实力最强的家族。晋出公九年(公元前466年),智伯与赵襄子一同率兵包围郑国京师,智伯让襄子率先领军攻城,襄子则用外交辞令推脱,让智伯出兵,能言善辩的智伯此时却愤而骂曰:"你相貌丑陋,懦弱胆怯,赵简子为什么立你为继承人?"襄子答道:"我想一个能够忍辱负重的继承人,对赵氏宗族并没有什么坏处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