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日暮途远

皇明圣孙 西湖遇雨 3910 字 3个月前

而就在这时,周王世子朱有炖匆匆到来。

朱有炖是与朱雄英一起在幼军里训练过的,之前便回到周王身边了,他很清楚这里面的事情。

随后,朱有炖把朱雄英拉到一边,附耳低语了好一阵,朱雄英方才面色稍霁。

这两年大灾,周王府没少出力协助地方,王府府库里的粮食,基本上都放出来了,而且为了避免被弹劾“邀买人心”,都是无偿捐赠给开封府的,甚至不能把这件事情说出去。

否则的话,你一个藩王,收拢百姓的民心,让其感恩戴德,什么意思?

而任毅也确实尽力了,只不过,开封府当地的情况确实复杂,地头蛇们也确实势力强大,任毅也不可能离开士绅自己去治理这么大的一个府,这在大明的实际情况下是不现实的。

朱雄英听完朱有炖的低语,眉头渐渐舒展,心中对任毅的疑虑也减轻了几分。

他转头看向任毅,语气缓和了许多:“任知府,本王并非有意责难,只是见百姓困苦,心中焦急。开封府的问题,本王已有所了解,确如你所言,积弊已久,非一己之力可解。”

任毅闻言,连忙躬身道:“殿下体恤民情,下官感激不尽,定当竭尽所能,配合殿下解决眼前困境。”

朱雄英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思量要想彻底改变开封的现状,必须双管齐下,既要解决眼前的困境,又要从根源上铲除那些阻碍发展的积弊。

“任知府,本王以为,当务之急有三:一是立即组织人力物力,修复黄河堤防,防止水患再次发生;二是整顿市场,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的行为,确保民生所需;三是加强官员考核,严惩贪腐,树立清正廉洁之风。”

任毅闻言,心中一震,连忙应道:“殿下所言极是。”

朱雄英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在场的官员,继续说道:“此外,本王还想见一见开封城中的士绅与商贾,听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毕竟,开封的繁荣离不开他们的支持,解决当前的困境也需要他们。”

官员们闻言,连忙安排下去。

不久之后,开封城中的士绅与商贾们纷纷被召集到开封府衙,他们之中,既有世代居住于此的望族,也有因商业繁荣而迁居至此的新贵。

面对朱雄英的询问,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但无论是谁,都没有那种真不要命要跟朱雄英对着干的。

嗯,很对应那句台词“只要我想干的,很少有干不成的,有没有人反对我呢?有,但是很少,除非他不要乌纱帽”。

对于开封城说的上话的士绅商贾们来讲,敢反对手握尚方宝剑的吴王,那就是不要脑袋。

朱雄英耐心地听取了每一个人的发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多少是提供了点情绪价值。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嘛,这时候共同应对挑战,总归是要团结大多数的。

在强权的压迫下,开封城的地头蛇们,被迫同意了平抑物价。

同样是王,但吴王朱雄英跟周王朱橚不一样的是,周王朱橚管不了封地的民政,但是吴王朱雄英有着“天使”的身份,是负责代表皇帝巡抚五京的,这里发生的事情,朱雄英有权管。

会议结束后,朱雄英与任毅、朱有炖等人一同商讨具体的实施方案,其实也不算复杂,一方面是黄河堤防的修复工作,一方面是设立市场监督部门,打击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

加强官员的考核与监督,确保政令畅通无阻就是题中之义了,这个需要随行的锦衣卫,找几个人出来祭旗。

随后趁着还没天黑,朱雄英又走访了开封城内的几处贫民区,亲眼目睹了百姓们的艰难生活,他每到一处,都耐心倾听百姓们的诉求,详细记录他们的问题。

夜幕降临,朱雄英回到借住的周王府邸,心中满是沉甸甸的责任感。

他坐在书房中,提笔写下巡视开封府所见所闻的奏章,同时开始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开封乃至整个中原地区的问题。

呃,之所以没见周王,是因为周王出城了,还没回来。

等到第二天早晨,周王才回来。

“大侄子!”

周王一踏入王府,便朗声唤道,脸上洋溢着久别重逢的喜悦。

他没有身着华丽的亲王服饰,而是跟个药农似的打扮,更添了几分亲切。

朱雄英闻声从书房走出,迎上前去,躬身行礼道:“王叔,侄儿有礼了。”

周王连忙上前几步,扶起朱雄英,笑道:“雄英啊,你此番巡视五京,可辛苦了。我听有炖说,你在开封看到了不少问题,可有应对之策?”

朱雄英点了点头,正色道:“王叔所言极是,开封府的现状确实令人忧虑。侄儿已初步拟定了几项措施,一是修复黄河堤防,防止水患再次发生;二是整顿市场,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的行为;三是加强官员考核,严惩贪腐,树立清正廉洁之风。但这些只是治标之策,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开封乃至整个中原地区的问题,还需从多方面入手。”

周王闻言,神色变得凝重起来,沉声道:“雄英所言极是,开封作为中原腹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近年来黄河水患频发,加之官员贪腐、商贾哄抬物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本王虽有心相助,但奈何力有不逮,如今有你这位天使坐镇,本王也就放心了。”

“力有不逮”这四个字,真的是一点都没错。

难道周王不想像朱雄英一样大刀阔斧地做事吗?他当然想!

周王也是一个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藩王,对于开封府的百姓是极好的。

可是身为藩王,不能管民政!

而能管民政的开封知府,根本无法跟整个开封固有的利益集团对抗。

这就形成了悖论。

而真正解开这个悖论的,就是朱雄英。

朱雄英看了周王一眼,道:“王叔过誉了,侄儿不过是尽绵薄之力罢了,此次巡视,侄儿还得多谢王叔和周王府的支持,尤其是有炖兄弟。”

周王摆了摆手,笑道:“自家人何必客气,有炖能与你一同共事,是他的福气,对了,本王这次出城,也是为了查看黄河堤防的修复情况,顺道筹集些救人的草药,如今看来,咱们想到一块儿去了。”

朱雄英心中一动,道:“王叔此举.可是药园那边弄成了?”

“不错。”周王颔首道:“基本都摘了,用来熬粥熬汤都用的上,虽然不多,但也能解一时之急。”

朱雄英闻言大喜,道:“王叔高瞻远瞩,侄儿佩服。”

周王朱橚是植物学家兼中草药专家,他深知编著方书和救荒著作对于民众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并利用自己的能量,在开封组织了一批学有专长的学者,如刘醇、滕硕、李恒、瞿佑等,作为研究工作的骨干,还召集了一些技法高明的画工和其他方面的辅助人员,大量收集各种图书资料。

所以“开封周邸图书甲他藩”不是吹的,朱雄英是亲眼见到了那么多的书籍。

而且,周王还搞了专门的植物园,种植从民间调查得知的各种野生可食植物,进行观察实验。

这次中原洪灾后大旱,周王就专门让人宣传教授百姓,那些植物是可以食用的。

而这些研究成果,都成了目前正在编撰的《救荒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