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陛下你可不能学杨广

朝廷每万石按路程,给三百贯到七百贯不同的工钱。

此时按粮价,七百贯也就五百多石,相当于损耗百分之五最高。

即朝廷给商人钱,商人帮忙运,运不好是赔钱的。

但运的好,可以赚钱。

宋朝最大的运粮船可以装万石,是北宋神宗时期出来的第一艘‘万石船’,之后到南宋和元朝,基本最高是八千九千石,低的是一两千石。

宁波“天一阁”藏书《海道经》记载,元朝“延祐以来,合造海船,大者八九千石粮,小者二千石。”

但这类大船毕竟少,赵与芮的大宋在内江上主要还是以一两千石为主,海上可以达到三千石甚至五千石。

后期明朝主要是五百到一千石,但明朝的一石比宋朝要重,清朝时运粮多用平底沙船或浙江蛋船、三不象船,大的可载粮二、三千石。

各朝粮船大小各有不同,但都会计算损耗。

现在赵与芮不这么干,老子不给你算损耗,给你运二十万石出京,到了地方还得是二十万石。

这样商人们就要计算能不能赚钱,会不会亏本,才决定可不可以干。

商人们用两千石船运一下,大概只需要十五个船员,一万石即六十个船员。

五天内的路是三百贯。

每个船员每天一百文,五天支出才三十贯。加上伙食费约四十贯。

然后重头是脚力费,这六十个船员搬货下货,一万石平均每人要搬两趟,三百多袋,按大宋现在收费,每袋是十文钱,加上装填辛苦费,大概要支出一百二十贯。

商人整个付出约一百六十贯,每运一万石粮,能赚一百多贯。

所以有些商人就可以考虑干这种事。

另外在超过一个月的行程中,朝廷还会和商人另外商量补贴,总之赵与芮这边的损耗保证,不管有多远,都在百分之十以下。

他们的海船现在运到海叁威那边,绕过高丽行程超两个月,运二十万石粮,付出的费用都不会超过两万石粮价,并且只支付钱银,到了海叁威还是二十万石粮。

而且这样承包之后,商人也有监督作用。

商人在临安接粮二十万石,是要签字画押的,你要像明朝一样,刚从仓库出来,到码头就变成十万石了,商人们不接啊。

这种运到其他地方,是要被砍头的,少了十万石,还不查抄他满门。

漕运在历朝都是官办,赵与芮在进入元贞二年时,改为民间承包运输,朝廷省心省钱,又省粮。

同时,为保障商人利益,保证让他们能安心干这行,朝廷从商人中选出愿意专门经营这行的,和他们签定合同。

十年起签,上不设限,你家要是愿意,一百年干这个都行。

只要你不通敌判国,不造反作乱,朝廷不能随意更改商人。

这样有商人就愿意买五十条船,或三十条船专门干这件事。

<div class="contentadv"> 别说一百年,起码赵与芮在位几十年,你们家可以一直干下去。

不然有人买了十条船,才干一两年,朝廷把你换了,那就损失惨重,船卖出去就得折价。

这些为朝廷专门做事的商人,后面就被封为皇商,朝廷会给予各种优待,各种照顾,以鼓励商人们主动帮朝廷做事。

朝廷种种条例出来之后,愿意承包的商人非常之多,还得报名争取。

其实运一万石才赚一百多贯,利润相当之低,能运一万石粮的船运其他货物,赚的可远远不止一百多贯,这种活大多数海商都不会干。

但因为帮朝廷运粮有各种其他优待,朝廷还承诺可以承接其他工程,包括一些非军事建筑工程,都开始向商人们承包,还有朝廷特卖的商品也向商人们开放,这么多优待之下,为朝廷运粮成为一件美差事,哪怕这件事上贴钱,其他方面也能赚回来。

进入元贞二年,赵与芮召集工部官员,考虑黄河治理的事。

黄河的治理在历史上都是一大问题,南宋历史上是真没办法,那会经常打仗,蒙金宋不亦乐乎,谁都没功夫管到黄河。

靠近黄河的两淮流域,原本是宋朝粮田最多最好的地区之一,结果因黄河没什么治理,到处都是问题,损失了大量的优质粮田。

元贞二年新年过完没多久,工部尚书徐元带着一群工部官员来到选德殿。

这些官员在过去两年里一直在观察黄河,寻找治理方向和手段,也做了很多功课,今天正式向皇帝来汇报。

工部官员陈戴向皇帝汇报,黄河治理从春秋战国开始以巩堤为主,而在之前,都是以疏导为主,到汉朝时,黄河缺堤很多,主要原因是当时主河道的发育和治理不当产生的。

汉武帝元当三年,黄河在瓠子口决堤,洪水遍及十六郡,武帝派了十万民工去堵,没有成功,洪水泛滥了二十多年。

一直到元封二年,过了二十多年后,汉武帝不服,下定决心再次搞定他。

这次他动员了数万军队去干这事,还亲自到现场,又令所有官员和军将也身先士卒(官员们也背土填沟,充为民夫用),咦,这次终于搞定了。

赵与芮听到这里,不由笑了。

国人都是如此,干什么事,都得领导先上才行是吧?

汉武帝第一次只派了几个官员,带着十万民夫上阵,耗费无算,结果无功。

第二次派了大量官员,让官员先上,居然成了。

他立刻打断陈戴:“汉武帝这招可以学下。”

“凡治理黄河,相关官员,当地官员全得上,治理不好,都不要回家。”

“治理的好,就算功绩。”

工部众官员苦笑,但不得不认为,皇帝这招,或许有用。

陈戴接着又道,后面到东汉永平十二年,朝廷派王景治理黄河,这人非常擅长水利,这次发卒几十万,这个卒可能也是当兵的意思,也可能是百姓的意思,但根据汉武帝的经验,搞不好动员的还是当兵的。

这次干的挺好的,他们先修系统的黄河大堤,又弄了新河道,还整治了汴渠渠道,新建了汴渠水门。使“河汴分流”,收到防洪、航运和稳定河道的效益。新河自今濮阳市与故道分离,经范县、东阿、滨海,至利津入海。这条河道一直维持到北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近千年无重大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