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政治艺术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644 字 3个月前

第475章 政治艺术

晋州州府临汾城下,来此驻守不久的晋州刺史李良臣,带着部族亲信,出城迎接方重勇与银枪孝节军一行人。

看到方重勇等人模样有点狼狈,李良臣连忙将对方迎进城内府衙,在府衙大堂内设宴。并安排府库给银枪孝节军提供酒水与吃食。

酒过三巡之后,李良臣有些犹疑的询问道:“节帅,太原府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之前有西北四镇的兵马路过晋州而不入,直接朝着雀鼠谷去了。下官给他们提供粮秣,他们也不要,很是怪异啊。”

“那能不怪么,他们在雀鼠谷里埋伏我们,得那狗皇帝李隆基的诏令,要将我们全部杀死!”

口无遮拦的何昌期,直接将“那件事”说了出来!

“啊?”

李良臣吓得拿在手中的筷子,都掉到了桌案上。

“确实如此,昏君当道,不提也罢。”

方重勇摇头叹息不止。

“节帅一心为国,屡立战功,深明大义。

朝廷何故自毁长城?”

李良臣迷惑不解的问道,在他看来,方重勇特别讲义气,当初救援云州,可谓是不计工本,毫不犹豫。

谁好谁不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更关键的是,这位是自己抱着的大腿啊!

“李将军,你也多保重啊。某料定自己的亲近之人,多半会被朝廷清洗。当初银枪孝节军救援云州的事情,只怕会牵连了你,让你被那狗皇帝猜忌啊。

如今他正在太原,离此地咫尺之遥。唉,你好自为之吧。”

方重勇一个劲的摇头叹息,说得李良臣心里直发毛。

“那……下官应该怎么办?”

李良臣一听方重勇这么说,也有点慌了。

他本来只是大唐朔方地区一个羁縻州的刺史,说是刺史,其实就是当地部落酋长。

啥也没有,根本享受不到大唐的福利,只有一张委任状而已。

要不是方重勇提拔,他不可能在朔方军中当差,不可能来河东,更不可能在晋州这样的要地当刺史。

按照大唐军界的规矩,李良臣这就算是方重勇的嫡系了,将来必须有所回报,才不会被人指责薄情寡义。

现在方重勇被皇帝清算了,李良臣感觉自己似乎要大祸临头。

可以去掉“似乎”二字,不久后被整,肯定已经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太原集中了十万精兵,打算出河北横扫皇甫惟明的贼军,一时半会,应该不会对李将军如何。

但是,当他们扫平河北,论功行赏的时候,要不要清算李将军,那就难说了。封赏有战功的人,肯定要扫除某些碍眼的人,让他们把位置空出来。

唉,某只能说,李将军立功是不可能的,被清算是迟早。何去何从,就看李将军自己选择了。”

方重勇直接点出了李良臣现在的困境:立功没你份,上头没人罩,未来要倒霉。

“唉!这下糟了,这下糟了啊!”

李良臣长叹一声,有些手足无措,心慌意乱。

本来他到河东以后踌躇满志,认为自己已经抱住了一根粗大腿,官路亨通要走上人生巅峰了!

然而今日方重勇带来的消息不亚于晴天霹雳!

现在李良臣想找一条“明路”,不想继续等下去了,他也知道自己接下来肯定没好事。

可是,他又不甘心跟方重勇一样被朝廷“通缉”。

于是整个人都如同热锅蚂蚁一般,好似屁股下面的软垫上扎着钉子,让他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李将军,不知你对坐镇洛阳的太子印象如何?”

方重勇不动声色询问道。

正在猛喝酒水压制内心恐慌的李良臣,听到这個问题后,缓缓将手中白瓷酒杯放在桌案上。

李良臣原本内心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跟着方重勇混,方重勇要他打谁他打谁,要他去哪里就去哪里。

压根没想过朝中的政局如何,那也不是他这个边镇胡人该操心的。

“太子么?下官不太熟悉,愿闻其详。”

李良臣尽量保持住表面上的镇定说道,但他脸上颤抖的横肉,已经出卖了内心的激动。

“狗皇帝,与太子,目前势不两立,将来迟早要兵戎相见。

而且,这老狗已经六十多岁,时日无多了。

中原有句古话,叫莫欺少年穷。

也就是说,年轻人未来有无数的可能,一飞冲天也未可知。

能不得罪,就尽量不要得罪,因为你很难确保他将来不会发达,到时候以泰山压顶之势来报复你。

反过来说,老年人行将就木,得罪了伱,就可以随便报复回去,因为他这辈子也就那样了,离盖棺定论不远。

李将军在李隆基这老狗麾下没什么前途,但不代表你这辈子就这样了。

正在洛阳主持大局的太子李琩,也是一条明路。”

方重勇意有所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