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大手笔地抛售微软的股票才行。
周不器笑着说:“钱多一点,总归不会是坏处。”
辛诺夫斯基咳了咳嗓子,犹豫着说:“创业公司,不需要太多的人,也不需要有太好的办公设施,一旦发现不对,可以及时止损。也许……也许早期投入500万美元就够了,我们可以各出一半。”
周不器不同意,“这太少了。”
要是一般的项目,初期投资,当然是越少越好。
其实就是试错成本。
一旦失败了,也亏不了太多。
可是对一些重点项目来说,初期投资一定是越多越好。早期投资越多,占有的股份就越多,等项目成功了,估值越来越高了,想要获得股份所需要的资金就会急剧增加。
比如,辛诺夫斯基的方案是投资500万美元,双方各占一半,股份平分。
辛诺夫斯基持股投资250万美元,持股50%;周不器投资250万美元,持股50%。
这么点钱肯定不够用,就需要不断地融资才行。
等公司估值达到20亿美元了,稀释10%的股份就可以获得2亿美元。到时候,就是辛诺夫斯基出资250万美元持股45%,周不器投资250万美元持股45%,新投资方出资2亿美元获得10%的股份。
这就不对了。
周不器对这个项目充满了期待。
他又不缺钱。
将来融资的时候,肯定会优先进行投入,以个人名义或者紫微星国际的名义。花2亿美元获得10%的股份,再加上初期的45%,一共55%。
相当于总投入2亿零250万美元,才获得55%的股份。
这就太划不来了。
要是按照周不器的方案,他出资1亿美元,就可以获得50%的股份。而先期总投入2亿美元,这笔钱想花完可不容易,几乎就不需要融资了。
如果真的要融资,可能就是直接IPO上市了。
就不用持续不断地进行融资去稀释股份了。
不过,钱和股份的事情都是小事。
最重要的是人心。
辛诺夫斯基是微软的核心高管,在微软工作了二十多年,身家不菲,他根本就不缺钱。要是只让他出资250万美元……这点钱对他来说,又算得了什么?
没了,也就没了。
要是让他出资1亿美元就不同了,辛诺夫斯基又不是什么顶级的大富豪,资产不少,可是现金根本拿不出来。
想筹到1亿美元,他要么就是得卖掉微软的股票,要么就得去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