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院长是不愿意这样的结果,所以他想要改变。
幸平创真参观了盖浇饭社团,因为他之前两次食戟都是盖饭主题。一次是鸡汤盖浇饭,一次是鸡蛋盖浇饭,反正就是和米饭过不去了。
米饭和面包,在岛国代表了两个立场,两个阵营。面包代表了亲美派,米饭代表了本土派。当年岛国城市化发展,很多人进城打工,粮食缺口巨大,美帝为了向岛国倾销面粉,大力鼓吹面包,取代本土的食物。
结果本土派宣传大米,被当地人接受,所以岛国对大米是情怀满满,是万物都可以配大米饭,甚至是饺子、拉面都可以配大米。
大米还是面包,好像只是口味的争斗。但这就好像鸡蛋从大头开始吃,还是从小头开始吃,其实就是教义的问题,就是谁说了算的问题。
一种生活习惯,背后往往就是利益倒向引发的。
就好像很多地方都有恶臭的食物,外地人难以下咽,但当地人却甘之如饴。因为食物也可以区分我们和他们,吃不下当地的恶臭食物那就是外人,主食不一样也是外人,是外人就是不怀好意的人。
喜欢大米饭,就是证明男主是一个本土派的人。
食物的背后往往就是一场博弈,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
当然用面包换掉大米饭也不是不可以,但大家都知道就算换,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做面包,那么一开始必然就会有少数掌握面包技术的人控制局面,然后慢慢发展推广。
但坏就坏在,一开始吃面包的少数人优越感十足,非要证明面包比米饭优越,证明吃面包就是比吃米饭优秀,处处贬低吃大米饭的人,这就让人厌恶了。
那时候明明吃大米饭的人是大多数,面包技术也没有推广开,他们这些优越的少数派自然引发了众怒。
怎么吃大米就低人一等了?就吃大米饭,吃面包的人有本事就上天。结果本来可以推广的,也失败了。
其实当时的岛国百姓是不介意吃什么的,能吃饱就行,面包可以,米饭也可以。但面包优越论激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他们反而支持米饭了。毕竟当时的普通百姓也吃不到面包,面包派属于半场开香槟,还没有准备好就开始秀优越,结果铁戟沉沙。
都说百姓愚昧,但其实百姓很精明,朝四暮三,拿到手的才落袋为安。不在手里的,你吹得再好,他们也不会接受。
如果当时面包派能把所有百姓喂饱,那百姓确实可以说面包就是比米饭好。就好像大家可以接受黑船来航不是入侵,是启迪文明一样。因为工业化之后,他们的日子确实更好了,大家可以接受他们被黑船来航启迪,因为接受这个说法的基础是大家有钱赚。
但如果有人不给他们面包,却偏要吹面包多好多好,那大家就只能不客气了。想要只靠几个面包派的宣传就取代大米,根本不现实。想要取代大米,就需要面包派耕耘数十年,卧薪尝胆,推行面包技术,让更多人吃上面包,才能做到。否则么,百姓就是‘落后’‘封闭’‘愚昧’的,就会拿着他们的‘落后大米’‘封闭大米’‘愚蠢大米’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