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四做惯了货郎,深谙销售的规律,并没有被冲昏头脑,冷静地给妻子分析。
“那我们今天要少做一些吗?”听丈夫这么说,吴氏担心的说道。
“不用,不仅不用少做,还要加量,因为市场并未饱和。
今天我们只是在城南售卖,明天去城东,开拓新市场。
五天之内,都不需要减量,过了五天,会产生固定客户,我们再斟酌增减数量。”
李老四笑着说道,一脸的精明,九宝放心了,四叔是做生意的好手。
接下来的几天,就像李老四预料的一样,天天火爆,数量一加再加。
但过了五天,数量就开始下降了,不过平均每天也能收入一两银子左右。
还有了固定客户,是一个十五六岁的锦衣小公子,出手大方,每天都会来照顾他们的生意。
李老四之所以记住他,不仅是因为那小公子出手大方,而是买过一次之后,第二天就来找他,要买所有吃食的方子。
并许诺价钱随便开,全凭李老四要价,他绝不还价。
但是李老四还是拒绝了,因为方子涉及白糖,他不敢冒这个险,小公子被拒绝后,并没有放弃,每天买完东西也不走。
只要李老四闲着的时候,都会过来游说,但李老四铁了心不卖。
不过一来二去,两人也熟识了,知道那小公子家在京城,是代表家里来清丘县谈生意的。
李老四天天赶着马车去县城,虽然刻意地掩饰,但村里人还是好奇,最后有人在县城撞见,才知道他在卖用山里红做的吃食。
知道了价格和生意的火爆程度,都惊掉了下巴,于是,李家找到了一个赚大钱方法的消息,在村子里不胫而走,大家议论纷纷。
不过大部分村民也只是当作茶余饭后的八卦,说说而已,并没有上心。
但是有一个人听到以后,心里就打起了其他的心思,那就是赵氏。
自从偷粮事件之后,将家里唯一的三亩地顶给了王婆子家,赵氏一家的生活,只能依靠李天贵每月五百文的工钱。
扣除李子聪每月的生活费,家里的四口人,根本就吃不饱,张万山只能出去打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