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申请出京,恳请殿下允准。”
听他这么说,杨逸立马有了精神。
皇子们被圈养在京城,乃是公开的秘密。
如今杨至想要出京,并且还是在他登基的前一天,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郑国公意欲何往?”
“吴山城。”
杨至没有半点儿犹豫。
吴山城正是镇南军的大本营。
但是他却坦荡的说了出来,显的没有任何私心。
“你难道不担心会引起本王的猜忌,从而丢掉性命。”
“不会。”
“为什么?”
“因为您是汉王。”
听完他的回答,杨逸忍不住放声大笑。
“好,本王准了。”
杨至脸上没有任何变化,恭敬、严谨的行礼之后,转身离开。
“如果他能劝镇南军归顺,消弭滔天的兵祸,倒也是大功一件。”
“孔明怎么知道他不会一去不归,就此拥兵自重。”
“主公明明已经知道答案,却在这里调笑微臣。”
听到他的回答,杨逸不禁莞尔一笑。
“世人都小看了郑国公。”
通过杨运发动的这场政变,大家方才看清曾经的泰王,乾皇的长子。
虽然他在皇位继承者中呼声较高,但是却从未引起众人的关注。
似乎他的声望完全来自“长子”这个身份。
就连诸葛亮、贾诩这样顶尖聪明的人都未能发现他的伪装,可见杨至的过人之处。
这样的人不是“聪明”,而是真正的拥有“智慧”,又怎么会对大势看走眼。
之所以选择离京前往吴山城,正是担心镇南将军错估形势。
有心胸、有手段,并且还能顾及情谊,杨至是真英雄。
如果不是杨逸的横空出世,最后的胜者也不会是刻薄寡恩的杨运,一定是这位大智若愚的郑国公。
六月初九,杨逸如同“傀儡”一般完成各种繁琐的程序,大汉就此建立。
看着京城中处处飘扬的绣着“汉”字的大旗,所有的疲倦全都烟消云散。
杨逸和所有的三国英豪在此刻仿佛找到了“家”的感觉,就此安定下来。
随着大汉的建立,各地也开始风云涌动。
首先跳出来的是李承业,不仅公开发表檄文痛斥杨逸无君无父、残暴嗜杀、藐视纲常,最后言明无道之人不配为君。
宣称杨逸所建立的“大汉”是伪朝,镇北军继承大乾的衣钵,自立“北乾”。
好在他还保有一分理智,没敢贸然称帝,而是进位为“镇北王”。
只是北地四郡反响不一,代郡和周山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热切拥护李承业。
燕郡则是干脆打出了大汉的旗号,表明其汉臣的身份。
这惹得李承业大怒,开始整军备战,北地内战迫在眉睫。
紧随其后的是高家所建立的“高宋”。
高家的祖上曾经出任宋王,这是想恢复往日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