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逸看来,袁绍取冀州还远不及刘表单身入荆州。
还有袁绍之所以敢于公开顶撞董卓,也是笃定后者初入洛阳,地位未稳,根本不敢杀他。
至于曹操在洛阳时还曾经做过袁绍的小弟,更加是无稽之谈。
这就好比你入职一家公司,家中长辈是公司的主管,而袁绍是总经理的儿子,你会不会与其交好?
所以在杨逸看来袁绍和袁术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世家大族的纨绔子弟。
只不过袁绍因为庶出的缘故,并没有袁术那么张扬,仅此而已。
天下纷乱之时,最早崭露头角,占据绝对优势正是袁绍,可惜一把好牌被其打的稀烂,最终成全了曹操。
虽然现在三国英豪都是百分百忠于他,不用担心互相倾轧、尔虞我诈的情况出现。
但杨逸还是会以袁绍为鉴,不能浪费了华夏顶尖人才的天赋。
不管是田丰还是沮授,杨逸都极为欣赏。
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自然能够判断出袁绍根本无法和曹操相比,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辅佐后者。
甚至在袁绍兵败后,曹操多次劝降沮授,都被其拒绝。
曹操也没有忍心杀他,而是放其回归故乡。
只是沮授还是一心想要“北归效力”,这才丢掉了性命。
其实比起那些“良禽择木而栖”,这种执拗的忠义反而更加令人动容。
也正因为如此,拥有“忠臣良将”的袁绍,最后却落得郁郁而终,实在引不起人同情。
朱灵,字文博,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武帝中期境界。
灵后遂为好将,名亚晃等。
“拜见陛下。”
“文博请起。”
朱灵初为袁绍部将,后归顺曹操,随其征伐四方,屡建战功。
他也曾经被誉为“五子良将”第六人,但五子良将出世的四人都已经成功晋级武圣境。
而朱灵只是武帝中期境界,显然这个评价有些言过其实。
并且朱灵投降曹操的过程也极具戏剧性。
曹操征讨“陶谦”,当时袁绍和曹操的关系颇佳,派出部队助战。
战斗结束后,所有将领和士兵都返回冀州,只有朱灵和他率领的三营兵马留在了曹操这里。
朱灵认为曹操才是值得追随的“明主”,所以不肯离去。
估计当时“曹老板”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这厮定然是袁本初派来的奸细。”
所以朱灵在曹操的麾下并未受到重用,大多作为副将使用。
只是朱灵足够长寿,到了曹丕时期不仅官至后将军,还被封了侯。
他的境遇和沮授等人形成鲜明对比,不得不说是种讽刺。
高览,一作高奂 ,本属袁绍部将,官渡之战时与张合一同投降曹操。
“河北四庭柱”之一。
武帝后期境界。
高览忠壮果烈,有智有仁,悉与丞相参图画策,折冲讨难,芟敌搴旗,静安海内,岂轻举措也哉!
诚乃天启其心,计深虑远,审邪正之津,明可否之分,勇不虚死,节不苟立,屈伸变化,唯道所存,故乃建丘山之功,享不訾之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