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玲珑化形

陈游明白了减少欲望的重要性,因为欲望会引起心灵的动荡,失去平静,从而导致生活的混乱。圣人通过去除极端、奢侈和过度的行为来维持内心的平和。

他还意识到清静和无为不仅是心灵追求的目标,也是实现天下和谐的基石。心如冰潭,事如浮云,不被外界的变幻所动摇,保持一种山不动、水无痕的恬淡境界。

陈游进一步领悟到,大道是广泛无边的,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万物都依赖它而生,但它不居功。这与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理念相一致。这种不争的态度使得圣人能够超脱于世俗的竞争之外。

最后,陈游理解到外在的名利和财富都不及内在的修养和清静重要。知足和知止是长久生活的关键。圣人知道如何平衡有余和不足,以达到内外和谐。

陈游的顿悟最终归结为一种无私的境界,他认识到只有真正放下私欲,才能成就自己的大道。他的希望是所有众生都能获得清静之心和无为之益,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天地之间,与自然大道合而为一。

故以赋传众生。

昔闻老氏道,无为见天真。太上《清静经》,妙义洗尘氛。

鸿蒙初判,乾坤定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欲者心之动,心动则失宁;宁失则扰,扰则乱。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夫清静者,心之所宗;无为者,行之所致。清静以为天下正。心若冰潭,事如浮云。来无所喜,去无所悲。如山不动,如水无痕。至虚至静,乃合乎自然之道。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居。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天之道,犹弓之张也;高者抑之,下者扬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以贱为本,以下为基。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赋罢,愿众生皆得清静之心,无为之益,逍遥乎天地之间,合道于自然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