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崇喜没有参与这个提案的讨论,虽然现在运动已经过去了,守得云开见月明,但是很多人的思想尚未转变过来。
这很正常,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生又有几个十年,十年足以改变许多人,许多事,足以让人将某些事情变成习惯,足以将某些思想刻入骨子里。
别说剔除,就连分辨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都很难。
一切都需要时间!
其实,早在这个提案上会之前,杨崇喜就知道了,那位同志和他是朋友,事先和他商量讨论过他明知这一提案不可能通过,但是他并没有去阻止,也没有劝说。
理不辨不明,灯不拨不亮,讨论的越多,大家便越容易分辨其中是非对错。
何况现在不像前些年,不会因为这点讨论而引出什么大麻烦,时代不同了。
因此,这位同志提案的风险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正因为如此,杨崇喜才没有阻止。
可惜,事实正如他所料,这点小改动并没有得到大多数的认同,不过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起码引发了大家的思考、讨论。综艺文学
杨崇喜相信有些事情迟早会改变的,他觉得现行的体制确实有些小问题,但是问题不大,只需要官方适当的引导,肯定能够解决现有的绝大部分问题。
可是怎么引导、激发市场的活力,他心里暂时还没底、
或许可以像那份报告里提到的部分建议,适当的放开个体经济,全面盘活市场的活力。
对了,那个小家伙还写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沙丁鱼是一种喜静不喜动的鱼类,可是捕捞完返航的时间太长,往往回到码头鱼就死了。
然后一名渔民发明了一种办法,在一箱沙丁鱼水池里放入一条凶猛的鲶鱼,如此一来喜静的沙丁鱼迫于压力便不得不游动起来。
‘个体经济’便是那条鲶鱼。
杨崇喜看到这则小故事的时候是哭笑不得,这个故事明显是假的,根本经不起推敲。
首先,船舱里的沙丁鱼死亡的原因是因为缺氧,同样的空间内,在氧含量不变的情况下,剧烈运动肯定是加剧氧量的消耗,游动起来的沙丁鱼只会死得更快。
再次,简单的鱼类知识杨崇喜还是知道的,鲶鱼是淡水鱼的一种,而沙丁鱼是海鱼,不论是把鲶鱼放进海水里,还是将沙丁鱼放进淡水里,这个结论都是不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