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灵州握在朝廷的手上,党项就没有对外扩张的空间。
于是,到了至道三年(997),宋太宗准备再度出事,横击党项。
后来,因为宋太宗身体的缘故,此战最终不了了之,没过多久,宋太宗便驾崩了。
皇权交替之际,最终要的当然是天子之位。
当时,宋真宗是太宗亲自册封,昭告天下的太子,而且已经当了一年多的太子。
但宋真宗继承大统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宗法制度中,嫡长子继承制是最基本的一项规则,而宋真宗并不是太宗的长子,而是第三子。
长子赵元左是最早被立为太子的,后来因为同情叔父秦王赵廷美,被太宗不喜,以致于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不过,废太子归废太子,他确实是宋太宗的嫡长子,并且至道年间他也没有死。
另外,至道三年时,宫中的皇后乃是太宗的第三任妻子,也就是李继隆的妹妹。
李氏膝下无子,不论是真宗,还是太宗长子赵元左,对于她而言,都是别人的孩子。
同时,对于楚王元左,她也是抱有同情的。
毕竟,赵元左被废不是因为德行问题,只是因为同情了不该同情的人。
所以,在真宗登基之前,大宦官王继恩暗中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密谋,意图拥立废太子楚王元左为帝。
他们的密谋,得到了李皇后的认可。
当然,最后他们并没有成功,宰相吕端坚持的贯彻了太宗的旨意,拥立太子赵恒为帝。
这场密谋拥立楚王元左的风波,虽然很快就被平息了,但余波却很悠长。
直到半年后,也就是至道三年七月,宋真宗才将目光重新投到灵州一事上。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这半年内,真宗提拔了几位潜邸旧臣,李至和李沆转迁至参知政事。
而他们两个却是铁杆的保守派,坚持弃守灵州。
吕端虽然是坚守派,但他错误的估计了真宗的性格,懦弱的宋真宗可没有强大的决断力。
相比于吕端,明显是出身潜邸的李至和李沆,更加了解宋真宗。
这一次灵州弃守之争,最终以保守派获胜而告终。
在王禹偁的建言下,真宗虽然没有彻底放弃灵州,但是却把夏州、绥州、银州、宥州、静州赐给了李继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