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李杰确实有直接推行的意思,而今,距离省试还有一段时间。
随着年关将近,全国各路前来应考的士子陆续抵京,借着这股东风,正好可以让士子们提前做好准备。
……
……
……
两天后。
两府大臣陆续收到了禁中传出的手诏,虽然手诏名义上是征询他们的意见。
但谁人不知官家的脾性。
征询?
不!
这是通知!
对于下发的观政制度,两府大臣虽然多少有些微词,但这些抱怨并不是针对制度本身。
而是针对官家的做法。
官家又一次绕开廷议,直接下达了政令。
抛开官家的做法不谈,他们对于观政制度的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
毕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以科举发家的,除了吕夷简等世宦之家出身的,其他人入仕时,多少有些手忙脚乱。
读书和做官,是两回事。
书读的好,不代表做官就做得好。
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大有人在。
然而,两府大臣认可,并不代表士子们也跟着认可。
当这阵风吹向了士子群体,顿时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所在的位置不同,观点和看法自然不尽相同。
站在执政官的角度,观政制度的确可以加快士子融入官场的时间,并且还有监督地方之效。
可站在士子的角度,这项制度无疑会拖延他们入仕的步伐。
一步慢,步步慢!
自隋唐史便有一句谚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科举中,进士一科,最重,也最是难考。
很多士子进士及第时,往往都不在年轻,似寇准、晏殊这样,年少成名的进士只是少数。
三十岁左右,才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