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
“我能问问为什么吗?”
也就是骆玉珠的家里。
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
其中一个学生,他们家甚至给他找好了媳妇,让他明年就结婚。
这娃娃,这么厉害?
不得不说,搬出教育部门‘专家’的名头,还是很唬人的。
“唐校长,有件事想麻烦您一下。”
这些学生并没有想太多,毕竟,这是70年代,不是千禧年之后,信息传播渠道有限。
寓教于乐。
“真年轻。”
商定好明天家访的事,李杰又给教育部门回了一个信。
李杰跟唐校长终于来到了最后一家。
“是这样的,我想做一次家访。”
就跟那些纪录片一样,跟踪回访时间长达几年。
……
……
后年,小岗村模式的风,大概就会吹向全国各地。
李杰将笔记本推到他的面前:“这几个学生的家里,我想去看看。”
唐校长板着脸道:“别看小陈老师年轻,那可是有真本事的,去年高考,他一个人就教出了18个大学生。”
有官方背书,走到哪,介绍信一亮,那是畅通无阻。
十五岁的孩子,搁在村里,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可以当成年劳力,家里多一个人上工,就能多一份收获。
走访结果跟李杰预想的差不多。
既然是跟踪走访,肯定不是一枪头的买卖。
他们中学老师的平均年龄接近四十岁,接受的都是老一辈的教育。
低头扫了一眼笔记本,看到上面写着的六个人名,唐校长开口道。
虽然指靠种地,挣不了大钱,但包产到户总比之前的模式要好,更能激发社员的动力。
陈家村如今已经有了‘状元村’的称号。
“唐校长,你好,伱好。”
“这位就是省里派下来的专家吧?”
他会在溪龙乡多留几天。
“没有,是他们学得好。”
李杰笑着道:“老师再好,学生不积极,那都没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