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1章 通商

斩龙 通吃道人.QD 1685 字 1个月前

通州城内,督府佥事阎鸣泰正坐在自己的班房门口看报纸。‘革命军’最近出了好几份报纸,开始区分不同的功能。政治喉舌自然是《革命时报》,地方百态则是《天津日报》,此外还有学习教育以及娱乐的《杂谈报》。

马公公的明廷专栏一直放在《革命时报》就不合适了,于是被挪到了《杂谈报》。由于大明宫廷的破事广受社会各界喜欢,《杂谈报》找了不少明廷官员邀稿。邀稿的信件甚至都发到京城,连熊廷弼都没放过,说是要采访这位大明的统兵高官。

熊督对此不屑一顾,甚至高声叱骂。

阎鸣泰当时就在场,他看那润笔之资颇丰,心痒难耐下竟然将熊廷弼叱骂‘革命军’的言语写了一稿,匿名寄给了《杂谈报》。寄这稿子本有戏虐之意,又想试探反贼一二——没想到这《杂谈报》竟然真的刊登了他的文章,署名是‘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

卧槽!

这帮反贼真是心宽啊,连别人骂他们的文章也照样刊登无误,一点都不矫情。关键是文章末尾还留了半句——欢迎明廷各界来稿,润笔从优。不愿具名者可在‘中华银行’设保密户头,只凭笔名和密码支取。

嘶……,阎鸣泰立马看到了一条赚钱的金光大道。

《杂谈报》正好刊登了一篇对马可世马公公的采访文章,人家现在的身份抬头都不是天津警察局长了,而是大明问题专家,金牌专栏写手。他对明廷的问题是很有发言权的。关键自从他开专栏以来得到的润笔费已经两三千两。

这钱若是以之前马公公东厂的身份来说,自然不值一提。可这笔钱却来路正当,无可指责。更重要的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大批明廷底层官员还是很稀罕这千两白银的。他们发现原来自己知道的一些事竟然可以在报纸上换钱?这其中就包括阎大人了。

佥事这个官职其实就是‘助手’的意思,阎鸣泰是熊廷弼的助手。他出身户部,主管通州大军的钱粮,这等肥差本应大捞特捞。可熊廷弼脸黑,他不捞钱,也不许手下乱捞钱。阎鸣泰胆子小,还真就不敢乱伸手。

‘革命军’的《杂谈报》给阎鸣泰打开了一条新思路,一篇文章成功之后,他又连续写了好几篇关于熊廷弼私下言论的文章寄了过去。这些文章有的刊发,有的则没了踪影。他悄悄派家仆去了趟天津,用自己的笔名向报社和银行确认,还真有一笔钱在账户上存着。

只是这钱不多,发表了几篇文章也才几十两而已。这已经算是看在文章大多跟熊廷弼有关的份上给的高价,可对阎鸣泰来说这点钱发财致富不够快。家仆还回话说,“老爷,人家报社编辑嫌你写的文章要么不够劲爆,要么太过浮夸。他们需要能揭开内幕的大消息。”

大消息?像马公公那样不停揭明廷的短?

阎大人自问做不到呀。

人家马公公本身就是东厂的人,肚子里有货,关系网复杂,跟明廷那边人脉广着呢。还真没人在消息来源方面能比得过他。阎鸣泰不过是熊廷弼身边一个负责钱粮的佥事,他除了透露点自家蓟辽总督的言语,能有什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