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982节 黄土高原,此时仍然有几分姿色。

葬元 武猎 2287 字 3个月前

林必举拱手道:“陛下之言,震耳发聩。眼下新科进士,的确很多人以君子六艺为敲门砖,行敷衍之事。尤其是骑,射,数这三艺,一旦考中就彻底荒废,流于形式耳。”

李洛摸着微翘的小胡须点头,“既知如此,那么政事堂该当如何呢?”

林必举道:“等回到长安,臣等就将六艺,纳入吏部考成当中。六艺不通的官员,评为丁等。不过,因为我大唐建国不久,官员出身五花百门,所以不宜武断处置。首先,这年纪上,四十以下的官员,可以免除。身体残废者,生病者,也不宜过多要求。”

“除此之外,地方官员祭祀当地道庙,也要行射礼。最少每年举行一次,以为定制。”

“好。那就这么办吧。”李洛说道,“《周礼》云:养国人以道,乃教之六艺。不通六艺,胡为君子。我大唐要提升国民素质,开国民之智,要成为尊道、尚武、守礼的君子之国,就要从六艺抓起。”

群臣一起拱手:“臣等谨记陛下圣训!”

…………

在黄帝陵停留一天之后,李洛下令沿着秦朝时期修建的山间直道,穿过子午岭,进入陕北高原。

要不是这条秦直道,陕北进入关中就很困难。所以,山间直道有数道关隘,皆有唐军把守,修筑有烽火台。

五月初五,时值端午佳节。御驾出子午岭,过葫芦河,来到延安郡。

子午岭之南是关中,之北是陕北。也就是李洛后世熟知的黄土高原了。可是此时的“黄土高原”,仍然还算是郁郁葱葱,称之为绿色高原更为妥当些。

尤其是劳山一带,更是山深林密,古木森森。

触目所见,全无后世千沟万壑的景象。要知道,黄土高原横跨后世秦晋之北,秦汉时期本是苍茫的林海和草原。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即便因为历代修宫烧炭屡遭破坏,大不如往昔,可直到宋元时期,仍然勉强称得上森林密布,水草丰茂。此时的黄河之黄,主要是因为东边中原的泥沙,而不是黄土高原的泥沙。

最彻底的破坏,始于明朝。

明朝为了抵御蒙古叩边,在秦晋之北大力修建长城。为了烧砖,大肆砍伐黄土高原的树木,导致一片片的原始森林被毁灭。

李洛知道,明朝修了两百多年长城,就在陕西陕西宁夏甘肃之北,砍伐了两百多年树木。到了晚明,陕北高原彻底成为千沟万壑的荒凉贫瘠之地,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黄河流沙量倍增。

一条蜿蜒数千里的明长城修成了,一座黄土高原也出现了。黄土高原的出现,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生态大灾难,造成了曾经富裕的陕西,陕西,甘肃三省后世长期贫瘠,也间接造成了明末农民大起义在陕北爆发,葬送了明王朝。

似乎一饮一啄,自有因果一般。

可以说,明朝的砍树烧砖,是中国历史上和蒙元养马中原相同等级的生态灾难。明朝砍树烧砖造出黄土高原,元朝养马中原造成华北沙化。

从此,北方彻底没落了。

幸运的是,李洛赶走了蒙元,华北生态恶化大势被遏制,加上在中原大规模植树造林,新兴水利,此时的中原华北生态已经开始大幅好转了。

而此时的黄头高原,仍然还是绿色高原。

李洛看着是不是出现的树林,看着祥和宁静的村庄,看着地里长势喜人的庄稼,不禁心生喜悦。

好啊,真好。空气很清新,富含氧离子,完全没有后世那种黄土高波的苍凉空旷之感。

此时的黄土高原,仍然有几分姿色。

还来得及恢复。

ps:头疼的快炸了,大家晚安,注意身体。月底是不是双倍月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