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殖场,平时应建立和健全消毒、隔离制度。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及通风,经常清除粪便,定期更换垫草,保持地面清洁。引进动物时必须经检疫和隔离观察,确证健康时方能混群饲养。加强管理,作好防风、防冻(尤其是羊群),增强动物自身抗病力,也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发现疫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防控措施:
①尽快确诊,制定紧急防控办法,划定疫点、疫区,隔离患病动物,封锁疫区。禁止调动动物,关闭市场。并将疫情上报主管部门和邻接地区的县、乡。
②对被污染的圈舍、用具进行消毒后,再进行彻底清洗、干燥。粪便和褥草堆积发酵。
③对全群动物进行检疫,发现体温升高和有临床表现的动物,应进行隔离治疗或淘汰。
④对假定健康群动物可应用抗菌药物作预防性治疗或用疫苗作紧急接种。
⑤患病或病死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应严格禁止擅自宰杀和自行处理,必须在兽医监督下,一律送到指定屠宰场,按屠宰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该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当分离出致病链球菌后,应立即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出特效药物进行全身治疗。猪可选用青霉素和土霉素等;羊可用青霉素或10%磺胺嘧啶注射或口服;兔可用青霉素5万~10万U,红霉素50~100 mg肌肉注射。
局部治疗可先将溃烂组织剥离,脓肿应予切开,清除脓汁,清洗和消毒。然后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悬液、软膏或粉剂置入患处。必要时可施以包扎。
【公共卫生】
链球菌感染人主要引发猩红热,也可引起扁桃腺炎、丹毒、风湿热、心内膜炎及局部感染。
其病原主要是A群链球菌(占90%),其次为G、L群。
链球菌也可由人传染给人,或由动物传染给人。
猩红热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以10岁以下儿童最多见。
猩红热分普通型、脓毒型、中毒型和外科型4型,以普通型最常见,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恢复期脱皮,呈糠屑状或片状,还表现杨梅舌和口周苍白。
近年来并发症少见,但少数患者在患病后期仍可出现肾小球肾炎、中耳炎、淋巴结炎、支气管炎、关节炎及心肌炎等。
在公共卫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主要为猪链球菌2型。人的感染多因与发病或死亡的猪密切接触由皮肤损伤所引起。因此,猪链球菌病对农场主、屠夫、屠宰场工人或从事肉品加工的人员是一种重要威胁。
人一旦感染发病,通常引起化脓或非化脓性脑膜炎,也可引起内膜炎、蜂窝组织炎、横纹肌溶解症、关节炎、肺炎和眼内炎。
严重病例表现为脓毒血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并伴随突发性紫瘢,数小时内死亡。
做好死亡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及消毒,避免与感染动物接触,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等是预防人感染猪链球菌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