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和带菌动物是传染源。病原菌随粪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和周围环境。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消化道,直接接触传播也有可能。鼠类是本病病原菌的自然贮存宿主。
病原菌进入体内后,首先侵害消化道,并经淋巴管抵达肠系膜淋巴结,随后发生菌血症,病原菌随血液侵入各器官,肝、脾是最常见的受害部位。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本病常取慢性经过,临床表现多样,常见腹泻,剖检病理变化主要是内脏器官,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有干酪样坏死。
兔和豚鼠常发生本病。患病动物腹泻,迅速消瘦,经3~4周死亡,剖检见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肿大,有干酪样坏死病灶。兔盲肠蚓突、回盲部圆囊也常有同样变化。偶尔可见败血型经过,有发热、沉郁、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最后死亡。剖检时全身呈败血症的特征,表现为肝、脾、肾严重淤血肿胀,肠壁血管极度充血,肺和气管黏膜出血,肌肉呈暗红色。
猫患病后表现减食,胃肠炎和黄痘,经2周至3个月死亡。剖检见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饭,肠壁血管极度充血,肺和气管黏膜出血,肌肉呈
猫患病后表现减食,胃肠炎和黄疸,经2周至3个月死亡。剖检见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猪表现为胃肠炎和肝炎,常归于死亡;牛和绵羊流产,公羊有化脓性睾丸炎,病死率较高;家禽发病多呈急性,表现腹泻,常可致死,剖检可见十二指肠有卡他性和结节性病理变化。
【诊断】
确诊本病需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肠系膜淋巴结的分离率高于其他器官,从兔蚓突和圆囊取材容易获得纯培养。在疾病的早期或发生败血症的病例可取血液,活体检查时还可采取粪便分离培养。本菌对培养基的要求不严格,按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离方法,即可获得满意结果。对分离菌的血清型,可用标准血清进行鉴定。
本病的干酪样坏死病灶与结核病者类似,应注意区别。
【防控】
本病目前尚无疫苗可用。预防本病主要依靠一般性措施,重点是加强灭鼠工作,避免饲料、饮水或用具被污染。发病时要做好隔离、淘汰和消毒工作。治疗可用链霉素、诺氟沙星或磺胺类药物。
【公共卫生】
人在与患病动物接触过程中可经口感染,或食入被患病动物粪便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人感染该菌后可发生败血症、淋巴结炎和阑尾炎。预防本病重在加强肉品卫生管理,注意个人的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