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知识点(5)

第六节 细菌的生化试验(实验课上)

第七节 细菌的生物被膜(新的概念)

1.概念→对微生物有利

细菌生物被膜(BF)是指细菌粘附于接触表面,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质蛋白等将其自身绕其中而形成的大量细菌聚集膜样物。多糖基质通常是指多糖蛋白复合物,也包括周边沉淀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等。

注:生物被膜和生物膜区别

2.特征

①是细菌的一种最有保护性的生长模式,是细胞间相互协调作用的复杂的多细胞群体,具有结构和代谢复杂化。形成生物被膜的黏附细菌群也可以释放出生长迅速的浮游细菌,是潜在的“菌巢”。

②生长于 BF 中的细菌,无论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及对菌药物的敏感性都与浮游量长的细胞显着不同,致病特点也不同。

3.形成机制

3.1 条件膜的沉积

主要涉及体液中各种糖蛋白,粘多糖,金属离子的吸附。

3.2 细菌的初始到达及吸附

3.3 细菌的生长繁殖

指细菌的吸附,生长繁殖及扩散。

3.4 生物被膜的形成

细菌程序性的表达并分泌 EPS 不断形成微菌落成熟的生物被膜的过程。

万妖圣祖

3.5 细菌的分散及持续性感染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对象→微生物,灭菌→灭细菌及其他病原)

1.概念

1.1 杀菌作用:指某些物质或因素具有在一定条件下杀死微生物的作用。

1.2 抑菌作用:指某些物质或因素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作用。

1.3 抗菌作用:指某些药物所具有的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作用(与浓度有关)。

1.4 灭菌作用:杀灭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霉菌孢子的方法。

1.5 消毒:指杀灭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消毒只要求达到消除传染性目的,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孢子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

1.6 防腐:指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方法(盐巴,糖→高渗→防腐)

1.7 无菌:指没有微生物状态。采取防止或杜绝任何微生物进入物体或其它物体的方法,称为无菌法,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动物组织或其他无菌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技术或无菌操作。

2.常用的消毒方法(巴氏消毒→属于高温)

2.1 物理方法

弱杀伤类 如冷冻、干燥、可见光等

强杀伤类 如热力、紫外线、超声波等

机械除菌 如冲洗、过滤等

2.2 化学方法

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如:醛类消毒剂

损伤细胞 如:表面活性剂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如:某些氧化剂、重金属盐等

改变核酸功能 如:染料,烷代剂

2.3 生物方法:抗生素、植物杀菌素、细菌素、噬菌体

第二节 物理灭菌消毒方法

1.热力灭菌法

①机制:高温可破坏菌体蛋白质,核酸,酶系统,导致菌体死亡

→高温最常用于消毒和灭菌

②大多数细菌,酵母菌,霉菌等繁殖体和病毒在 50~60℃,10min 可杀死

讲到各论时基本均以 56℃为准

③芽孢 121℃,5~20min 方能杀死

④同种微生物老龄菌比幼龄菌耐热

煎,炒,煮

热力灭菌法:

?火焰灭菌:

焚烧灭菌、灼烧灭菌→酒精喷灯

干热灭菌 热空气灭菌(烘烤灭菌)←烤箱

红外线灭菌

?湿热灭菌:

煮沸

巴氏

流通蒸汽消毒法

流通蒸汽灭菌法(间歇灭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