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脉区域,那散发着橙色光芒的金属矿脉虽然储量可观,但开采难度远超预期。首先是矿石的硬度问题,普通的开采工具在这种矿石面前就像用树枝去撬动巨石,根本无法对其造成实质性的破坏。
“这种矿石的硬度简直超乎想象,我们现有的钻探设备和切割工具最多只能在它表面留下浅浅的痕迹。” 负责开采工作的工程师皱着眉头说道。
为了找到有效的开采方法,工程师们尝试了各种技术手段。他们调整了钻探设备的功率,试图通过增加能量输出的方式来突破矿石的坚硬外壳,但这一方法仅仅让钻头多钻进了几厘米就宣告失败,而且过高的功率输出还导致设备过热,差点引发故障。
切割工具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当激光切割器对准矿石时,本应轻易熔化和切割金属的激光束,在矿石表面只能激起一阵微弱的火花,然后就被矿石表面反射开来。
“我们必须重新设计开采工具,或者找到矿石的薄弱点。” 工程师们无奈地说道。
而在海洋区域,采集那些特殊生物资源和研究海底能量源更是困难重重。
海洋中的独特生物看似美丽而脆弱,但当舰队成员试图捕捉它们进行研究和采集时,却发现这些生物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那些像巨大水母的生物,一旦感受到危险,就会释放出一种强大的电磁脉冲。这种电磁脉冲不仅会干扰附近的电子设备,还会让试图靠近的潜水船短暂失去控制。
“我们的设备在这种电磁脉冲下变得非常脆弱,根本无法靠近这些生物进行有效的采集。” 海洋探索小队的队长懊恼地报告。
海底能量源周围的危险则更为复杂。强大的能量场使得周围的海水处于一种高度不稳定的状态,形成了一道道能量漩涡。这些漩涡如同巨大的绞肉机,任何靠近的物体都会被卷入其中,瞬间被撕成碎片。
“即使我们能够抵御能量场对设备的干扰,这些能量漩涡也会让我们寸步难行。” 负责探索能量源的科学家说道。
除了这些针对特定资源的挑战,橙光星的整体环境也十分恶劣,给资源采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星球上频繁的地质活动使得地面不断摇晃,山脉区域时不时发生小型地震,这不仅威胁着开采设备的安全,还增加了开采工作的危险性。在沙漠地区,突然爆发的沙尘暴如同汹涌的黄色浪潮,席卷一切。沙尘暴中的沙粒带有静电,会吸附在设备上,导致设备短路和损坏。
“每次沙尘暴来袭,我们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清理和修复设备,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工作进度。” 沙漠探索小队的队员抱怨道。
而且,橙光星的气候也变幻莫测。前一刻还是晴空万里,下一刻就可能降下酸雨。这种酸雨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对暴露在外面的设备和人员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这些重重困难,舰队成员们并没有退缩。他们在临时空间站召开了紧急会议,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汇聚一堂,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我们需要重新设计一套专门针对橙光星资源采集的设备,这些设备要能够抵御恶劣的环境,突破资源本身的防御机制。” 一位资深工程师提出了建议。
科学家们也纷纷发言,有人提出可以利用生物的习性来设计采集方案,例如找到那些生物的繁殖地或者食物源,在这些地方设置陷阱来捕捉它们。对于海底能量源的探索,有人建议先从研究能量场的特性入手,找到能量漩涡的规律,从而找到安全的进入路径。
林时在会议上鼓励大家:“虽然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我们已经在这个星球上发现了如此宝贵的资源,这是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
在会议结束后,舰队成员们根据讨论的结果开始行动起来。工程师们投入到新设备的研发工作中,科学家们则继续深入研究橙光星的各种现象和资源特性,为采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每个人都充满了决心,他们知道,只有克服这些挑战,才能将橙光星的资源带回地球和目标星球,为两个星球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