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昆阳对

三国之银狐 玩蛇怪 2928 字 3个月前

伟人曾经说过,历史属于人民。

沈晨亦是坚定的想要为百姓建造一个没有饥饿、没有战乱、没有贫穷国家的人。

如果在无法推翻封建制度的情况下,那么他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不能为了权力迷失自己,至少要与一名仁君合作共同建造一个理想中的国家。

而且还不是以臣子的身份,是以合作者的身份!

是的。

沈晨从没觉得自己是在投靠刘备,而是与刘备一起合作,先建造起一个崭新的大汉,然后开始自己的改革。

就跟曹操和荀彧一样的关系。

等到将来有足够的话语权时,沈晨还希望与刘备签订一个盟约。

既以后坚决否定刘备一言堂,将来组建一个决策层,还要以民主投票的形势来做出一些重大决定。

这样一来能够增加诸葛亮、庞统、徐庶他们的发言权。二来也是为了防止出现像后来刘备不听劝阻,最终导致夷陵之战这种事情的发生。

而这些才是沈晨从一而终的心愿。

至于皇帝是谁,他无所谓,因为作为坚定站在百姓群众这一边的人,沈晨更希望没有皇帝来压迫剥削他们。

僵尸少爷

但以目前的处境,想要推翻封建制度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又不可能跟屠城的曹操合作,因此跟底层出身,最贴近百姓的刘备合作,才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对他有恩的刘表,那也没办法,寿命就这么点长,再过几年就病死了,所以只能将来善待刘琮以及刘琦的子嗣,还他的恩情。

听到沈晨的话,刘备喜不自胜,擦着眼泪,兴奋地上前把他扶起来道:“我能得小先生,当真是.如鱼得水呀。”

“我出身于底层,知道天下黔首皆苦,各方诸侯只知道争权夺利,从未想过惠及百姓,挽救万千生民。”

沈晨正色道:“唯有玄德公心系黎民,有明主之象,我亦心向往之,愿做执殳,为公前驱!”

“我不过是愚陋之人,只愿为陛下效命罢了,岂能算什么明主?”

刘备摆摆手道:“我只心愿,只愿大汉黎民百姓能安居乐业,有衣穿,有饭吃,天子高坐庙堂,能够肃清寰宇,没有如张让赵忠这般奸逆妄为就足矣。”

沈晨笑道:“正因如此,方才需要公挺身而出,匡扶宇宙,定鼎乾坤呀。”

“小先生之意,我已明了。”

刘备叹息道:“奈何刘荆州与我都是大汉宗室,岂能夺同宗之业?”

沈晨说道:“因而我才让公先以南阳为基业,缓图北方。亦是看将来之变,见机行事。袁绍强则按兵不动,曹操强则袭扰后方,若能找到机会夺取豫州,便是最好。”

南阳是刘秀的龙兴之地,此地连接南北,且面积达到三点六万平方公里,仅仅比关中盆地小了三千平方公里而已。

秦朝以关中盆地三点九万平方公里起家夺得天下,刘备也未尝不能以南阳为根基,北伐曹操,夺取豫州,或者南下等到刘表死后,再夺取荆州。

而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战略谋划,主要还是在于南阳现在的人口。

根据史料记载,关中和南阳的面积差不多,但关中由于是秦朝以及西汉的首都所在,所以当时人口兴旺,百业昌盛,比南阳要稍微富裕一些,人口多了数十万。

但到了东汉末年,凉州军阀多次入侵三辅之地,董卓又迁都长安,各种战乱瘟疫,以及天灾影响,关中人口十不存一,已经是凋零破败到了极致,丁口从二百四十万,下降到了不足三四十万。

反观荆州,特别是南阳之地,人口暴增。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迁移至南方,扬州从三百二十万增加到四百三十三万,荆州从三百五十九万增加到了六百二十万。

其中南阳因耕地面积较多,成为了人口迁移的主要地区,这些年来陆陆续续有河南、关中、司隶的人口迁移到了这里,人口早已经突破百万。

因此相比于残破不堪,千里无鸡鸣的关中,现在的南阳不管是兵源、粮草还是矿产资源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沈晨的上策很简单。

就是趁着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之战,火烧乌巢之后的这段时间里,立即第三次偷袭许都,逼迫曹操亲自回防。

《三国志》记载,曹操于建安五年十月火烧乌巢,而袁绍则是在十一月战败,这意味着即便是乌巢的粮草被焚烧之后,袁绍在官渡的营寨,还有大概不足一个月的存粮。

在这一个月里,袁绍试图强行打败曹操,然后逼着张郃高览强攻营寨,最后二人实在打不破,粮草又不够,袁绍在后面催得紧,把他们逼急了才投降。

所以只要在这一个月里闹得动静足够大,逼得曹操扛不住,必须回来防守许都,没办法坑杀那八万降卒,那么事情就有很大的转机。

即便逃回北方的袁军不足半数,只要袁军精锐没有全军覆没,袁绍吊着一口气,多活个一年半载,就够曹操喝一壶。

到时候沈晨就能以南阳为根基,要么北伐曹操,与袁绍配合谋夺豫州,要么静待刘表死翘翘,夺取荆州,然后再对江东或者益州动手,只要曹操袁绍一直没不出胜负,那么他们就永远得利。

“原来如此。”

刘备思索道:“不过我有疑问,为何我们不趁着袁曹交战之际,拿下许都后,奉迎天子去荆州呢?”

“天子就如同一块瑰宝,在谁手里,必然被天下群起而攻。”

沈晨苦笑道:“曹袁争雄,谁胜出了,谁就会下死命进攻南阳。若无实力,不能据有呀。所以只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奉迎天子去南阳,比如我要说的中策。”

“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