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报告被列为机密,直到苏联解体后才被公开。尽管缺乏物证支持,但因为目击者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军人,这份报告仍被认为比较可信。
1972年,乌克兰科学院的动物学家尼古拉·日丹诺夫在《动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黑海未知生物的论文。他分析了近20年来的目击报告,认为黑海可能存在一种未被科学界发现的大型海洋哺乳动物。日丹诺夫推测,这种动物可能是海牛的近亲,但进化出了更接近人类的特征。
虽然日丹诺夫的理论缺乏直接证据支持,但他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详实的数据分析,让这个假说在学界获得了一定的认可。这也是科学界首次正式讨论鲁萨尔卡可能存在的生物学基础。
进入80年代,随着民间环保意识的觉醒,人们对水域生态的关注度提高,关于鲁萨尔卡的报道也有了新的变化。1986年,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有清理人员声称在普里皮亚季河中看到了奇怪的人形生物。
据参与清理的工程师维克多·科瓦连科回忆:“那是事故后的第三天,我们在河边收集样本。突然有人喊道’快看水里!'我们都看到水面上浮现出几个人头大小的东西,形状很像人类。但它们很快就沉下去了。我猜那可能是受到辐射影响的鱼类,但也有同事坚持说那是鲁萨尔卡。”
这个报告因为发生在核事故现场,所以真实性一直存疑。有人认为那可能是辐射造成的幻觉,也有人怀疑是变异生物。无论如何,这个故事为鲁萨尔卡传说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苏联解体后,各地的民间传说和神秘学研究迎来了一个小高潮。1995年,俄罗斯神秘动物学家德米特里·贝雷佐夫出版了《欧亚大陆的未知生物》一书,其中专门用了一章来讨论鲁萨尔卡的问题。
小主,
贝雷佐夫收集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和目击报告,并尝试从生物学角度解释鲁萨尔卡的可能性。他认为:“如果鲁萨尔卡真的存在,它们很可能是一种高度智能的两栖类动物,能在水下和陆地上生存。它们可能具有拟态能力,平时以鱼类形态生活,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显现出类人形态。”
虽然贝雷佐夫的理论听起来有些异想天开,但他严谨的研究态度和大量的案例分析,还是为鲁萨尔卡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1世纪以来,随着水下摄影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用科技手段来寻找鲁萨尔卡的踪迹。2008年,一个名为"贝加尔湖探秘"的民间组织在该湖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水下探索活动。
探索队使用了先进的声呐设备和水下摄像机,希望能捕捉到鲁萨尔卡的影像。虽然最终没有找到决定性的证据,但他们确实拍摄到了一些难以解释的声波图像和模糊的水下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