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是这个办事员好奇心太重,而是姜琴这次写在板报上的几个菜谱实在是太详细了。
从如何挑选食材,到如何处理食材,再到每一个步骤所需要的时间,甚至连调味料的比例都写得很仔细。
不是那种只写什么“少许”,“片刻”之类模棱两可的词,而是连勺子大小,用几勺,煮几分钟,每隔几分钟掀锅盖加调料这种细节都写得一清二楚。
当然了。
王娟最开始给的菜谱里是没有这么详细的。
想也知道,这菜谱是王娟太爷爷那时候传下来的,怎么可能细致到调味料的多少。
这些都是王娟和姜琴在这几天一点点测试出来的。
说起来,王娟为了能让自家的菜谱上板报,也真是花费了不少心思。
为了测试出最好的用量,王娟家里是连着几天都吃那几道菜。
这可不光是连着吃几天一模一样的菜腻不腻的问题。
豆酱鸡,文昌肉,太爷鸡,三道大菜,还有两道专门做给孩子吃的辅食,一道虾泥蛋羹,一道豆腐鲜菇羹。
辅食也就算了。
那三道大菜,食材可不算便宜。
更别说连着做好几天了。
可以说,为了迎接即将来岛上的小儿子,让小儿子看看他亲妈有多厉害,王娟是毫不吝啬精力和钱财。
为了让菜谱更加形象生动,姜琴甚至还在一边画了个小勺子,勺子多大多深,她在上面都标注出来。
而且那个勺子也是岛上的供销社最常见的勺子,但凡是去过供销社的军嫂,就没有不知道这种调料勺子的。
家属院里不说全部,至少九成九的人家里用的调料勺,都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