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拉克撤兵,向阿富汗增兵,将“反恐”的重点,从伊拉克转向阿富汗……
众所周知,包括欧美在内,它们大部分的军工企业,都是属于私人企业——当然,即便是在现在这样的时候,美利坚仍然是人类的所谓“灯塔”,依然在全球各地,有许多的人对这样的运营方式,大唱赞歌。
认为这令军工的研发“极具活力”,毕竟私营企业灵活又高效。
但事实上,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军工的订单,需要足够诱人才可以——美利坚建国200多年,只有十几年没有战争,这其中的背后,军工体系的推动,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就像是在“民意”之下,美利坚不得不抓紧撤出伊拉克,但军方立刻又找到了下一个目标,就是阿富汗。
当然,“敌对势力”是不能迅速消灭的,必须要稳扎稳打。
如果是美利坚的军工企业,事实上还是非常滋润,毕竟即便是军方的需求有所萎靡,但至少以美利坚的地位,大部分国家的军购,还是需要选择他们,来上交“保护费”——事实上,任何国家的军购,都并非只是需要考量经济上的性价比,政治考量才是最主要的。
但即便是美利坚的那些军工企业,对于某些不会考虑出口的“高精尖”装备,比如B52轰炸机,F35战斗机这些,加上军方需求有限的情况下,其研发的成本,加上必须要有的利润,加之在造价上,就体现得极为夸张了——毕竟人家是要赚钱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衡量了“竞争对手”的信息,得知对方五代机的可能性不大之后,它们就迫不及待的关闭F22战机的生产线了。
这还是“全球霸主”美利坚的情况,至于说欧洲各国,自然就更加拉胯了。
一方面,有美利坚这个霸主的压制,包括英法德在内的欧洲“强国”,它们许多先进武器,都被“劝阻”到“造不如买”的阶段。
另一方面,没有了切身的危机,欧洲更是到了缴纳“保护费”,然后被美军驻扎保护的程度。
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欧洲的军工产业,肉眼可见的拉胯下来。
这从未来乌克兰的战争中,就能明显的看出来欧洲的“老迈”,对其弹药支援的主力,竟然是南朝鲜,这你十年前能信?
毫不夸张的说,南北朝鲜的弹药产量,都要强于整个欧洲!
一个是支持乌克兰弹药的主力,一个是支持俄罗斯弹药的主力——论东南亚怪物房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