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易地而处

刘氏之祸,以洛阳刘家为嫡脉一支,却手握天下各地大小刘氏四十二支,但凡嫡脉宗主振臂一挥,天下各地的刘氏族人就摇相呼应。

刘家如此?江南苏家也如此。虽然苏家所掌大小族支不及刘氏,祖父以为,皇权之下,皇族当真愿意看到世家之祸依旧存在。”

洛阳刘氏的覆灭,是因为犯了大忌。

最得嫡支看重的几支刘氏族人,在洛阳刘氏覆灭后,也被祸及,只是这罪名有轻有重。

苏敬斋道:“文姜,不可以,这绝对不可以,江南苏家……”

“外祖,既然他们做了犯忌之事,就得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文姜会努力保住祖父、舅舅一家。对于旁人,我只能暗示、点拨,让我去救人,我没这么大的能耐。”

“那是你外祖的族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是世家教养大的儿女都有的想法。

“数百年来,荣的是嫡支,损的是旁支、庶支。任何一个旁支、庶支出现能臣、干臣、大人物时,嫡支或说服,或许以厚利,要他们为家族效力,可最终获益的不过是嫡支。

太祖皇帝开元八年,巴蜀苏氏一族的苏隆在黔州贪墨纹银十二万八千两,苏隆父子处以腰斩之刑,其家人、后代贬为五代罪民,流放崖州。

十二万八千两银子,若嫡脉一支想捞人,偿还银子即可做到,对他们而言不过是几日的收益,但他们没有这么做。”

为家族谋利,一旦事败,嫡支的人就会袖手旁观。

而出现大人物、能人时,就上门套近乎。

甄苏前世病逝前,只知外祖、舅舅都在岳阳府,她不知哪位皇子登基,但德治二十三年时,德治帝册二皇子为储君。

“放眼当下是一家兴亡,放眼数里是一族之兴亡,若放眼天下则是一国兴亡。世家权阀之祸,从前朝危害至今。外祖一生为官,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个女儿家尚能说出这番大道理,他活了五六十岁,却未想透这话。

自他赴任湘省大都督一职,他时常想要提拔家族后辈。

这几年所提拔的都是江南苏氏的子弟。

他是京城苏氏的人,既然分宗的,便过好自己一脉子孙的日子。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京城苏氏,大舅父、二舅父早年与外祖离心,可苏氏大房、二房的表兄弟有数位,不望两房孙辈个个优秀,好歹得有撑立门户之人。

外祖,两位舅父已与你离心,难道你要两房表兄弟与舅舅、五郎离心。

离心之人,多无血脉亲情,不望相助,但求不会在关键时候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