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卖人情

张周道:“陛下,偶尔的火气,都会有,这是内心焦躁不安。其实您不必太担心。偏头关的城墙都已在修筑中,鞑靼人轻易也不敢犯境,就算来犯,大明的守军也足以抵御来犯之敌。”

“是吗?”

朱祐樘稍微松口气。

大概只有张周这么说,才能安慰他那如小鹿乱撞的内心。

张周道:“臣平时也会有一些莫名的戾气,不过好在臣有方式去排解,如此就不会把事都挂在心里。”

“秉宽,你用得何方法?”

朱祐樘认真跟张周探讨起调节心境的方式。

张周笑着摇摇头,意思是不能说。

戴义急道:“张先生,您怎还卖起关子来了?”

朱祐樘抬手打断了戴义的话,叹道:“秉宽,其实你不说,朕大概也知道,只能说一家有一家的情况。”

在这种事上,朱祐樘脑袋瓜还是很灵活的,他到底也不是那种昏聩之人。

他也能猜到,张周有方法一定会告诉他,既然不说,就说明张周的方法不适合他……而张周有什么,是他这个皇帝没有的?同样都是一儿一女,生活方式也没什么本质不同!

要说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张周后宅很热闹,而他则只有一个张皇后。

“秉宽,朕这里还有一件事,涉及到过去几年俸钞的,朕让人清点了内府的库房,发现还有不少闲余的绢布、茶叶等贡品,多都是多年沉积下来的,留在宫中也无用。”

“这两年朝廷开支很大,西北各处的军饷都不能保证,朕听闻很多京官日常都难以为继,朕想把这些府库的沉余,给折出去发了俸钞,人情交给你。”

张周心想,这是皇帝帮他拉大臣的人情。

大明的俸禄,分俸米和俸钞,尤其是明朝中叶之后,所施行的是“俸钞折色法”。

本色是俸米,基本上每个月都能领到,本色分为月米、折绢米、折银米。

月米不问官的大小均为一石。

折绢,绢一疋当银六钱。

折银六钱五分当米一石。

折色则分为本色钞和绢布折钞,绢每疋折米二十石,布一疋折米十石。

朝中一品大臣,本色紧占三成,也就是说每个月只有三成的俸禄是实发的,剩下这些折色……很可能拖欠个几年,甚至到致仕还乡了都发不下来。

但要在京城生活,本身官员有官所居住,问题倒还不大,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官所,总还需要租住院子,尤其是那些拖家带口来的,还有要奉养双亲的……

在京城生活成本那么大,靠每月那点米,能勉强养活一家人就不错了,如果再想添置个新官服,或者出去应酬一下……真就是捉襟见肘。

大明的官员并没有公开如冰敬、炭敬之类的贿赂,私下的贿赂是有的,但一个李广受贿就能牵动出那么大的案子,也可见大明对于贪污受贿治理之严,再加上本身很多职司衙门的人手上并没有太多实权,自然也就没什么人贿赂。

张周道:“陛下,您为臣僚发俸禄,与臣何干?这种人情,臣不敢领。”

朱祐樘笑道:“还是给你为好,其实这些都是可折可不折的,本来要等户部来折色俸钞,但现在内府有余,便交给你。东厂已将沉余都做了清点,先以过去数年积压的俸钞进行折色,若再有不足的……等以后吧。不必太当回事,就当是给朕办差。”

“是。”

……

……

朱祐樘要卖张周人情,张周也就接受了。

翌日朝议上,朱祐樘便也就直接让戴义公布了此事:“……以内府甲子等库原贮诸色杂物,给在京文武官,准弘治七年至十一年折色俸钞。”

大概的意思,这次还只是折头年以前的俸钞,弘治十二年当年的不算。

在场的官员一听这个,心中还是很欣然的。

给大明朝当官,全给一堆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现在突然空头支票要兑现了,就跟捡钱一样开心,不管平时讲道义的时候有多义正言辞,可到手的银子却是实在的。

朝议结束之后。

被安排对接折色俸钞的萧敬,马上就被众大臣给围住了。

“萧公公,不知能折几成?”

大臣们也知道,现在能给兑就不错了,别指望拿十成,就算只有一成那也是赚的。

还有人在问道:“若是之前把俸钞给转出去的,还能给弄回来不?”

萧敬先回答了后一位“仁兄”的问题:“要折色俸钞的,先要有俸钞在手,否则一概免谈。”

“兑几成?兑几成?”

一群人还在不断追问。

萧敬道:“都说了,要等库房清点结束之后再定。谁知道一共有多少?各家也把要兑的俸钞数量都报上来,一律按照比例兑。到时除了折米、折银的俸钞,其余不能兑的,也一并要拿来。不是说你多上报就能多折色的。”

张周在旁边看着。

心想,还好我只是卖人情的,具体对接靠萧敬。

这要是什么事都让我来……能累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