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四章 属于的他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众人一惊,曹植更是惊呼出声。

李藐的声音还在继续。

“我们跑的再快,能有赤兔马快么?若是那关羽带关家骑兵追上来了?我们还跑得了么?”

李藐的声音加重了许多。

“当下…我等需在官道上寻一处密林,设下埋伏…不杀杀那关羽的威风,咱们…谁也跑不了!”

随着李藐的声音落下。

瞎侯惇先是微微一怔,然后在略作思虑过后,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心头暗道:

——『这年轻人,好缜密的心思啊!』

宛城的衙署外,一处巨大的演武场,这里数千关家军森然站立,像是蓄势待发,随时准备下一轮的征伐。

正堂中,唯独关羽与侯音两人,他们像是有什么秘密,就连周仓这等近侍都不允许进入其中。

侯音镇定的跪坐在竹席上,关羽则是负手而立,隔着窗子望着天,不时的转过身来,利用日冕来判断现在的时辰。

终于,当太阳照射日冕,其长短与方向指向午时,关羽方才开口。

“现在,时机到了吧?”

侯音从竹席上起身,朝关羽拱手,“末将与李先生约定的时间差不多了,即刻就领兵去追击…”

说着话,侯音就转身要往门外走。

哪曾想,关羽直接喊住了他。

“等等…”

“二将军还有什么交代?”侯音连忙问。

关羽将案几上的头盔双手提起,戴在了头上,然后他淡淡的说,“既是演戏,那关某去追…岂不更妙?”

说到这儿,关羽顿了一下,“胜了关某,这个分量,这份功劳,足够他李藐的威望上升一大截了吧?”

这…

侯音顿了一下,心头惊道:

——『人言二将军盛气凌人,傲气不可一世!可…如今这摆明一场溃败,二将军竟要接受此溃败,自损名声么?』

不等侯音回过神儿来,关羽已经迈开了那健硕有力的步伐。

“周仓何在?”

“末将在?”

“备马,取某冷艳锯来——”

随着这声音,关羽出门,侯音却仿似突然想到了什么,连忙朝关羽这边跑去,他行至关羽身侧,用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

“二将军,既是埋伏,那必有死伤,俘虏后投降的那些魏军,不妨用他们为先锋!”

唔…

关羽望向侯音的表情有些变化。

他没想到…侯音想的这么细,也计划演的这么真。

当然,关羽不知道的是,侯音对这些曹魏宗室的兵…本就颇有微词

就是他们…一直在吸南阳的血,愣生生的把这座大汉粮仓、这座大汉经济的中心城郡吸到干涸…

吸到痛不欲生,吸到百姓寒不敢衣,饥不敢食。

终于,在短暂沉吟了几息后,关羽郑重的回道:

“依你——”

随即,关羽就出门点兵,那些俘虏投降的曹魏宗室兵马在前,关家军在后,此刻正疾驰从北城门杀出…追击“贼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棵棵赤褐色的数百年银杏树深深的扎根于宛城以北,汇聚成一片树林。

它们像是一个个卫士般在宛城北大门向外的官道上,为往来商贾、黎庶指引方向。

其中一棵千年银杏树,当地的百姓称之为“将军杏”。

村落中的老人口口相传,这将军杏,十年之中,只有一枝一年结果,东西南北轮回转,结下的“将军果”,人吃后具有武功高强的雄才大略。

更有传言,光武中兴时,当年云台二十八将中的吴汉就是吃了这将军果,如今…刘皇叔身边的将军魏延,小时候练武也吃过这颗“将军杏”!

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片银杏林中,如今一个个兵士拈弓搭箭,杀机四伏——

此刻…关羽已经带兵追到了此间,一行皆是骑兵,浩浩荡荡速度极快。

反观这银杏林中,一个个弓手正小心埋伏于此。

就待关羽带兵要进入这银杏林时。

“嗖嗖嗖——”

无数箭矢爆射而出,登时间,关羽军中前排的兵士就倒下一片。

关羽当即挥动青龙刀,下令冲杀过去,可箭雨密集,完全冲不过去…反倒是前排的骑兵死伤过半!

整个队伍全乱了…

这时…

“杀——”

一道道喊杀声冲天而起,四面八方无数魏军冲杀了出来。

关羽吓了一跳,急勒战马,当先收回青龙刀,大声啸道:“不曾想,魏军竟留有埋伏,撤…撤…”

“嗒嗒嗒…”

只听得马蹄声响彻,声势浩大的关家骑兵队伍迅速的撤离,后队变前队。

望着关羽与离去的关家兵士。

这些魏军振臂高呼了起来。

“赢了…”

“打赢了,我们打赢关羽了。”

“是啊,我们打赢关羽了!”

无数人惊呼,再没有什么比溃败之后,一场胜利更让人兴奋的了。

“真的赢了?”

就连夏侯惇都觉得不可置信。

心里嘀咕着——

『关羽…什么时候这么容易战胜了?』

夏侯惇是有些疑窦,可架不住周围将士们告诉他,那地上的…那些身着敌军铠甲,倒在地上,再也无法醒来的兵士。

这些都无比真实的证明,他们赢了,他们的埋伏大获全胜——

曹植也惊喜的朝李藐道:“果然,李先生说的没错,关羽会追逐而来…我们赢了,这一次埋伏,我们重重的挫了他关羽的锐气,现在…现在我们可以安然撤离了。”

撤离…

是啊,所有魏军兵士都期盼着撤离,何况是现在,这一场埋伏,让他们找回了些许面子。

哪曾想,众人的兴奋与庆祝并没有让李藐的面色发生一点点的变化。

李藐只是深吸了一口气,然后道:“还不能撤离…”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