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黎冰领着陈洛,来到这个南北向主脉山谷中,距离谷顶不远的一条东西向沟壑。
这条沟壑长度只有十三四米,宽度也仅仅三米左右,高度却足足有十余米。
这里距离山峰背面悬崖取水的山洞,只有百十米距离,可以说翻过山就到了。
之所以选定这里,除了是看中了取水的便利外,隐蔽与安全以及施工难度低才是重要原因。
这个沟壑是一处一线天地形,无论从天上还是山上其它方向,只要不走到跟前都很难发现这个地方。
三米左右的宽度,这么狭窄的间距,可以说想要挡住这个沟壑的出口,只需装一扇门就可以做到,居住起来十足安全。
东西走向的沟壑,在北侧窑洞挖掘越深顶部土层越厚,具备挖掘宽敞舒适大窑洞的条件。
沟壑南侧随着整个山势的坡度变化,虽然窑洞顶部的土层会越来越薄,但即便延伸四五米出去土层仍然有七八米厚,挖掘大型窑洞的条件依然满足。
因此这处十几米长的沟壑,可以在南北两侧各挖三孔窑洞出来,居住空间充足。
其不足之处也有,那就是一线天的地形导致阳光难以照射进来,从而使得这里的光线条件相当不理想。
同时在过于狭窄的空间中居住,不仅会在物理层面上造成不便,还会在精神层面上给人带来压抑和不舒适的感觉。
但现在是战争年代,在安全与隐蔽面前这些又统统都不重要。
新家需要仔细规划布置,必定很费工夫,挖掘一个临时休息的窑洞势在必行。
前后只用了四天时间,院墙大门跟临时居住的窑洞就都搞出来了,比原来预计的五天少用了一天时间。
临时窑洞第一天挖掘出雏形,之后又扩建加工了两天才能勉强住人。
窑洞不是直接贴着地面挖掘的,洞口开在距离地面一米高的地方。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挖窑洞会产生大量的土方,这些土要运出去工作量同样不小,他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为了解决这些土的运输问题,范黎冰用了最懒的办法,那就是直接拿来垫院子。
通过垫高一米,原本十几米长、三米多宽的沟壑就能就地解决四五十方土的堆放问题。
这样既解决土方堆放问题,还不会破坏周围自然环境了地形,连运输时间过程都省了,可谓一举多得。
而且从院子里面垫起来一米高,院墙的圆木等于根部多埋了一米深度,岂不是更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