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的心脏地带,长安街与建国门外大街交汇的夹角处,藏着一条名为秀水街的神秘小巷。摊开京城的地图,沿着长安街向东,再到建国门外大街,街南是永安西里,街北便是这秀水南街。
尽管这里还是京城的边缘地带,但是,它是使馆区的消防通道,但却有着一股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常在秀水街的人应该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谁都不知道,是哪位勤劳的摊主最先在秀水街附近摆起了水果摊,烤起了香喷喷的红薯。随着那淡淡的果香和红薯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秀水街开始渐渐热闹起来。
不久之后,卖衣服、卖工艺品的摊主们也纷纷闻香而来,仿佛是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所吸引。如今,秀水街上摆摊的已经不下数十家,从早到晚,这里都热闹非凡,各种叫卖声、议价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人——钟跃民。正是他,给好哥们儿李奎勇提议,将这条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巷,变成了如今繁华的秀水街。
李奎勇听了钟跃民的话,鼓动了一帮子人过来练摊,这里一大半的摊主都是李奎勇的朋友,同学,当年插队的知青,还有后来的小弟,现在都归李二虎管。
李奎勇现在是华北最大的二道贩子,从电子表、计算器扩展到服装鞋包,成了四九城有名的大金主,因为风头太盛,无奈只得躲到幕后,服装鞋袜这块全交给了李二虎,秀水街这里的货一大半都是李二虎散出去的。
钟跃民站在熙熙攘攘的京城街头,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的一切。整个人好像有一种不容小觑的气场。他转过身,对着身后的李二虎微微一笑,问道.“二虎。”
李二虎赶紧上前一步,恭敬地回应道.“钟哥,叫我小李就行。”李二虎身材魁梧,脸庞刚毅。
钟跃民点了点头,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小李啊!现在京城这边有没有竞争对手啊?”
李二虎一听这话,顿时精神一振,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恭敬地回应道.“钟哥,您放心!现在整个京城,只要是和鞋服有关的生意,都绕不开咱们。各地的货源,都得先从我这里过一道手,再流向其他地方。咱们的地位,可以说是稳如泰山啊!”
钟跃民微微一笑,点头赞同。他深知,这就是地域的魔力,本地人的优势往往在于对这片土地的了解和深厚的人脉关系。若是一个外地人在这里横冲直撞,不论他是否有理,都难免会遇到诸多阻碍,难以立足。这种规则,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这片土地,让每一个外来者都感到压力。
钟跃民又问李二虎.“现在街上摆摊工商的人管不管?”
“嘿嘿....钟哥,他们也不傻,工商的人来了就跑呗!等工商的人走了再过来。”
在熙攘的街头,钟跃民静静地聆听着李二虎的叙述,心中逐渐明白了秀水街的真相。原来,这片后世繁华之地尚未纳入政府的宏伟蓝图,仍旧处于摊贩与工商之间微妙而激烈的博弈之中。
秀水街,一个看似平凡的名字,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它不仅是摊贩们谋生的乐土,也是工商部门头疼不已的难题。在这个时代,摊贩们像游击队员一般,灵活穿梭在城市的缝隙中,寻找着生存的空间;而工商部门则像是严阵以待的正规军,时刻准备着将这些“游击队”驱逐出境。
钟跃民深知,这样的局面不会长久。随着城市的发展,秀水街终将迎来改变。但在此之前,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奋斗的痕迹。摊贩们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因为这里是大使馆区,所以秀水街并不缺老外。当午后阳光洒落,秀水街便热闹起来。街上的商贩们,或手持计算器,或操着简单的外语,与来往的老外们讨价还价。那“How much”、“Yes”、“No”的声浪,如同一首独特的交响曲,在街头巷尾回荡。
别看这里环境一般,但秀水街却有种难以言喻的魅力。许多老外宁愿舍弃高档的友谊商店,也要来这里寻找那份市井的乐趣。他们或许是在享受砍价的快感,或许是想一窥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面貌。
有趣的是,秀水街的商品一旦贴上“专供老外”的标签,价格便水涨船高。尽管有时让人觉得有宰客之嫌,但许多老外却对此并不在意。在他们眼中,这里的商品依旧物美价廉。当然,也有那么一些“精明”的老外,他们努力学习砍价技巧,与商贩们斗智斗勇,乐在其中。
李二虎带着钟跃民边走边看,钟跃民看到一个老外正在买东西,就停下了脚步观察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