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后,由于满族游猎文化影响,其皇帝不喜久居皇宫,多在宫外寻找风景优美之处居住。
顺治帝常居于南苑和皇城的西苑。
康熙帝即位初期,于康熙十九年将玉泉山南麓改为行宫,命名为“澄心园”,并在香山寺旁建行宫。
康熙二十三年,在清华园废址上修建了畅春园,成为北京西郊第一处常年居住的离宫。
在畅春园周围为各皇子和宠臣的赐园,着名的有圆明园、自得园、水村园等。
雍正三年,雍正帝将圆明园升为离宫,开始大规模扩建,将其面积由300亩扩大至约3000亩,并命名了“圆明园二十八景”。
乾隆帝即位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园林兴建。
他首先在乾隆二年将圆明园二十八景扩建为四十景,随后在乾隆十年在其东边修建长春园。
同年在香山修建静宜园,建成二十八景。
乾隆十四年,为向其母祝寿,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兴建清漪园,至1764年建成。
同一时期对太后居住的畅春园进行大修,在其西部增建西花园,为皇子读书居住之所。
乾隆十五年扩建原澄心园,将玉泉山全部圈占,改名为静明园,并修建了静明园十六景,1759年建成。
1760年,长春园北部西洋楼景区竣工。
1769年,将圆明园东南若干皇子和公主赐园收回,并为绮春园。至此形成了西山“三山五园”的格局。
在全盛时期,自海淀镇至香山,分布着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畅春园、西花园、熙春园、镜春园、淑春园、鸣鹤园、朗润园、弘雅园、澄怀园、自得园、含芳园、墨尔根园、诚亲王园、康亲王园、寿恩公主园、礼王园、泉宗庙花园、圣化寺花园等九十多处皇家离宫御苑与赐园,园林连绵二十余里,蔚为壮观。
嘉庆朝以后,清朝国力逐渐衰落,无力增建新的园林。
道光帝甚至令撤除三山各宫殿的家具陈设,实际上相当于将其废弃,放任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