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声音在船舱内响起。
"近防炮雷达捕获目标,已开火。"
"嗡嗡嗡…"随着Ak630近防炮捕获目标, Ak630近防炮迅速以每分钟3000发的射速,开始在来袭导弹的弹道上布置海量弹幕。
"轰…"就在近防炮启动不到两秒之际,鹰酱低空突防的一枚导弹突然末端加速迎头撞上了 ak630近防炮打出的海量弹幕而发生了爆炸。
原本,导弹末端加速技术,是为了更加有效的突防。
突然间的加速,会让敌人拦截手段措手不及。
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之下,除了空对空格斗弹全程保持最高速,其余的所有种类导弹大多都采用了末端加速技术。
只是,鹰酱低空突防的这三枚导弹着实有些诡异。
双方的距离只剩下5秒钟之际才开启末端加速,不知道是内部计算机的问题还是既定程序就是这般设计。
好在,只是末端加速,并没有末端变轨。
如果是一枚末端变轨导弹,近防炮恐怕将无法拦截。
不过,采用末端变轨的导弹,大多数携带的弹头都属于蘑菇弹。
这些导弹并不追求厘米级的命中率,甚至搭载蘑菇弹的末端制导导弹,哪怕偏离目标1公里都无所谓。
蘑菇蛋足够的杀伤力,完全可以覆盖这误差的1公里。
"嗡嗡嗡…"老旧的ak630近防炮并没有评估来袭导弹是否被摧毁,而是努力按照多目标防御程序的自动化设定持续开火,此时已经在另外一条来袭导弹的弹道上开始布置弹幕。
此刻,AK630近防炮的程序设定,并非追求每一次的开火都要摧毁来袭目标之后,再攻击另外的威胁目标。
而是根据发现目标的时间不同数量不同,有完全不一样的程序设定。
眼下,AK630近防炮的程序,正按照在设定确保所有来袭目标弹道上都要布置上海量弹幕。
只有如此,才能在极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保护驱逐舰。
只是,因为发现来袭导弹的时间太过于极限,留给近防炮的时间显然不多了。
同时,再加上另外两枚导弹也已经开启末端加速,能否成功拦截只在1到2秒之间。
"嗡嗡嗡…" ak630近防炮按照程序设定,正在努力的对第2条弹道布置弹幕。
"轰…"如此极限的时间内,近防炮竟然成功的拦截了两枚低空突防的导弹。
此时,当按照程序设定,给之前两条弹道布置完海量弹幕后, ak630近防炮要立刻对第3条弹道进行火力布防。
可是已经为时已晚,第3枚低空突袭的导弹已经钻入到舰艇的中后部。
"轰…"美军的反舰导弹取得了战果,成功命中了大毛熊的驱逐舰。
"轰…"
"轰…"然而,随着导弹的爆炸,竟然引爆了毛熊军舰上的舰对空导弹。
一时之间,连续的爆炸几乎要把军舰炸成两节。
也就在此时,毛熊最先探测到的两枚高空来袭舰队舰导弹,其中一枚已经被毛熊的舰对空导弹所拦截。
而另外一枚负责拦截的舰对空导弹,似乎出现了故障并没有命中目标,从而导致防御高空来袭的舰对舰导弹出现了防御漏洞。
此时再想补救,已然是有些来不及。
按照正常的舰对空防御训练大纲,对付来袭的舰对舰导弹,军舰应该采取2对1的防御策略。
刚刚舰长确认操作手捕捉并且锁定敌方两枚高空来袭导弹之际,应该立即发射四枚舰对空导弹进行拦截。
如此一来,多出来的两枚舰对空拦截导弹,便是整艘军舰的安全冗余。
可是,不知为何,舰长只下令发射了两枚拦截导弹。
试图用1:1的高效率拦截方式,去拦截来袭的威胁目标。
可是最终的结果,却并不如人意。
虽然第1发舰对空导弹成功的拦截掉对方发射的舰对舰导弹。
可是第2发舰对空导弹,仿佛是失去目标一般,莫名其妙的大角度转向远方的天空。
如今,军舰已经遭受一枚低空导弹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