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攻城在即

司马淮闻言又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因为他心中也很清楚,当初刘昇之所以对洛阳朝廷上表称臣,就是为了借洛阳朝廷之手对抗萧恪,若是洛阳来的援军迟迟不到,刘昇确实很有可能在失望和无奈下投降萧恪。

想到此处,他便重重一点头,沉声道:“既然如此,我支持公子,我军须当尽快赶到昌邑。”

……

虽说刘昇屡次派人趁夜突围去向洛阳来的援军求援,催他们尽快赶来昌邑。

但实际上,昌邑城的形势并没有他在信中说的那么危急。

徐州军在城外架起了上百台高大的投石车,却迟迟没有攻城的意思,只是将整个昌邑城围得水泄不通。

刘昇心中很清楚,城外的三万徐州军之所以一直围而不攻,无非就是城外的兵力太少,只要后面萧恪率领的援军一到,便是正式攻城之时。

虽说昌邑城内还有两万左右的兵马,但大多是老弱病残和征募不久的新兵,想要指望他们守住昌邑,多少有些痴人说梦。

无奈之下,刘昇只能在城中又强拉来三万青壮,逼着他们上城墙协助士兵守城,虽说不指望他们能帮上多大的忙,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刘昇心中清楚,昌邑城最后能不能守住,关键在于洛阳和下邳的援军谁先到。

若是洛阳来的援军先到,他们内外夹击,一起击退外面围城的三万徐州军,再合兵一处,击败后面萧恪率领的援军,便能守住昌邑城,彻底粉碎萧恪对兖州的狼子野心。

相反,如果是下邳来的援军先到,八万徐州军强攻昌邑,昌邑便是凶多吉少。

因此,事到如今,刘昇只能把守住昌邑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洛阳来的八万援军身上。

但令他困惑和焦虑的是,徐州军已经围了这么多天城,援军却迟迟不到,自然令他寝食难安,日夜忧心昌邑和兖州的安危。

……

与城内焦躁不安的刘昇相比,城外的徐州军大将孟恭则悠哉悠哉得多,每日白天在营中四处巡视,晚上就在自己的帅帐中看兵书,一点都看不出攻城在即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