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卑鄙无耻之人!”,这是拜占庭军团长在询问过逃回来的罗马士兵以后,向罗马汇报时写到的第一句话,非常经典。
是的,不奴族的训练,从来不是蛮干,除非到了真要蛮干的时候。
东方民族的作战,无论是匈奴,大月氏,还是打不赢就跑的阿兰人,这群人打仗和罗马以前碰到的凯尔特人,高卢人,日耳曼人,伊比利亚人,希腊人,都不一样!
大家面对面列阵,不是应该对冲吗?不是应该中线硬扛,两翼齐飞吗?
这群人打仗,为什么可以一路往回跑。。。你们是来打仗的吗?
武德呢?荣耀呢?要不要脸啊?
军团长在信件里还写到,“以后,我罗马驻军重步兵和弓箭兵的比例要做到一比一。甚至重步兵,弓箭兵和骑兵要做到一比一比一。否则单纯的重步兵战术,遇到不奴族,这种完全不知道羞耻的民族,会非常吃亏!”
老阿拉什却在营地里,表扬今天作战的重步兵们,他乐呵呵的说:“今天的作战,我已经收到报告了,打得不错!战术执行的非常到位。今天在村里缴获的罗马军队补给,会由军需官立刻折算成铁钱,给你们写条子,回城去领。”
现在,不奴族已经明牌了!
他们要干拜占庭,要夺下黑海的出海口,就这么简单明了!
老阿拉什的进军非常快,他先让披甲部族民快速沿着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东侧推进,沿途攻占村庄,并摧毁或者夺取罗马人的弩炮。
然后,黑海里的舰队就会沿着东侧航行,将重装披甲民快速送到最前线。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步兵摧毁和夺取弩炮的位置,就会立刻成为可以登陆的地点。
第二,在马匹还没送到的时候,船只可以加快不奴族重步兵的行进速度。
不奴族在进行军事行军,他们现在每天推进十公里,三天就赶到了拜占庭的对岸。
罗马军团在城墙上,眼睁睁的看着不奴族的五十条战船从东侧的海峡进入了马尔马拉海。现在整个马尔马拉海已经彻底被标注成了红色,罗马的海运已经变的极其不安全。
可这五十条海船,满载五千名不奴族士兵和攻城器材直接第一时间穿越马尔马拉海,直接在达达尼尔海峡最窄处的恰纳卡莱(?anakkale)登陆。
这座城市位于今天土耳其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
这座城市位于达达尼尔海峡沿岸,连接着爱琴海和马尔马拉海,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恰纳卡莱附近最着名的古代遗址是特洛伊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根据考古研究,特洛伊经历了九个不同的文化时期,最早的定居点属于青铜时代。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描述的特洛伊战争,可能发生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
老阿拉什最大的本事就是“快”!
公元一一六年,七月十三日,罗马根本就没有想到,不奴族会如此迅速和疯狂。
五千不奴族士兵,在七月十四日中午登陆,五千不奴族披甲民,就立刻展开了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