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的还有插队时的知青队长尹钢,他是燕京162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的,也在顺义县高丽营公社西王路大队,他也考取了燕大经济系。
尹钢今年19岁,比陈冀大4岁,在知青点的时候两人关系最好,还是在尹钢的帮助下,陈冀才当上大队的广播员,唱唱歌,读读通讯稿,偶尔搞搞文艺活动,客串一下食堂管理员和记工员。
每天能拿满10个工分,还不用天天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不是尹钢帮他得到这个“小广播”身份,陈冀的下乡生活一定不会这么轻松,生产任务完不成,工分就拿不满,填饱肚子都会成为问题,到时候还需要让家里来贴补。
陈冀家里是老燕京,父母都是外交学院的老师,1969年学院被停办,全体师生被下放赣省干校劳动,妈妈陶蕙心因为身体不好,孩子还小,得以留在燕京,爸爸陈亦文直到前年才得以从赣省回来。
去年原外交学院的三十五名教职工联名上书中央同志,请求恢复外交学院。最近国务院第166号文件明确批示决定:“恢复外交学院”。
陈冀姐弟四人,大姐陈湘就是外交学院毕业的,今年26岁,在外交部工作,哥哥陈京23岁,16岁的时候也考入外交学院。
1970年1月3日,下放赣省的外交学院办公室撤消,校舍、设备由解放军总政文工团接收,文书档案全部销毁,外交学院至此已不存在。
书读不成了,陈京于是参军去了珍宝岛,后来被推荐进入军校学习,现在是副连职宣传干事。二姐陈渝18岁,高中毕业后在服装厂工作,这回也考入燕京外国语学院,去年10月就已经开学了。
陈冀是家里的小老幺,他和陈渝同一年高中毕业,按照年龄原本是应该让陈渝下乡插队的,陈冀主动要求下乡,让陈渝留在燕京照顾妈妈。
……
陈冀和尹钢到了燕大后,很快就办好了入学手续,一位女同志领着二人到了宿舍,燕大37楼213房间。
37楼在燕大校园的最南端,走进213房间,见屋里已经有一位军人在书桌前聚精会神地看书。经过寒暄和自我介绍,得知这位军人同学叫寇为民,他正在阅读《资本论》第一卷。燕大的同学就这么厉害,随时随地,如饥似渴的,抓紧时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