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历史的声音 叶楠秋秋 1934 字 8个月前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爆发并非偶然,它是唐朝各种社会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唐朝在经历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国力达到了鼎盛。然而,随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

首先,统治阶级与人民的矛盾日益尖锐。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严重,宦官集团势力庞大,干预政务,导致朝廷内部混乱。同时,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生活奢侈,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其次,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坏后,募兵制逐渐取代府兵制,导致地方军阀势力逐渐壮大。这些军阀掌握了大量的军队和财富,与中央政权形成了对立的局面。

此外,边境战略失误和军队不满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唐朝在边境防线的部署和管理上出现了失误,导致边境民族反抗活动频繁。同时,唐朝军队长期在边境作战,战争疲惫和军队压力过大,士兵们对朝廷的不满情绪逐渐积累。

安禄山和史思明是安史之乱的两位主要叛乱领袖。安禄山原是边境将领,掌握着强大的军队力量。他野心勃勃,对唐朝的统治不满,最终选择了反叛。史思明则是安禄山的部将,同样对唐朝的统治抱有野心。

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在范阳(今BJ)起兵反唐,自称大燕皇帝,建立了大燕政权。他率领的叛军由河北三镇的军队以及各族胡人组成,兵力约20万人。安禄山的反叛得到了史思明的大力支持,两人联手对抗唐朝的统治。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政府进行了积极的反击。唐玄宗任命封常清为范阳节度使,准备防守;命皇子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率领中央军东征。然而,由于唐军内部的腐败和将领之间的矛盾,唐军在战斗中屡屡失败,无法阻止叛军的进攻。唐玄宗还错误地处死了高仙芝、封常清等忠勇之臣,削弱了自己的实力。

随着战局的恶化,唐玄宗不得不求助于回纥等外族势力。然而,这些外族势力在帮助唐朝平定叛乱的同时,也对唐朝的领土和财富进行了掠夺。这使得唐朝的国力进一步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