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神奇的布袋(1)

落难情缘 洪门十一少 3046 字 4个月前

他言语含混不清,经常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语,讲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所以人们总是不知其所云。

他或桥头,或当街,随处坐卧,夜间随便找个房檐、门洞就开始呼呼大睡……

有一天,时逢奉化城的集日。大肚子和尚来到街上,见到集市上人们熙熙攘攘,挤来挤去,人头攒动。他长长叹一口气,说道:“奔南走北欲何为?日岁光阴顷刻衰。自性灵知须急悟,莫教平地陷风雷。”

集市上的老百姓如何明白他话里的禅机?照样忙活自己的生意,做自己的买卖,没人理会他。

他又指着人群念诵道:“趣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亦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觉王。”

他每日这样在街头唠唠叨叨,也不管人家听不听,反正他总是说个不停。

有人问他:“和尚,你的法号叫什么?

他把那只布袋拿出来,半吟半唱道:“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一位书生问他:“为何常常背着布袋?”

他回答说:“包纳乾坤。”

问话的书生在苦读孔夫子的“之乎者也”的同时,也曾经翻阅过很多禅宗语录,所以对禅的机锋颇为了解。

他追问道:“意趣若何?”

大肚子和尚以偈回答:

圆觉灵明超太虚,

目前万物不差殊。

十方法界都包尽,

唯有真如也太迂。

不用说,这个会说偈子的大肚子僧人,就是布袋和尚。

其实,就算他原来不叫布袋和尚,现在也是布袋和尚了——他出家离开县城一带已经二十多年,形象大变,已经无人知道这个大腹便便的邋遢和尚,就是当年长汀村的那个英俊少年。

因为人们总见他杖荷布袋,就都称他为布袋和尚。

他那只布袋,的确叫人好奇。

他所有的用具,不管是水瓶、木鱼念珠,还是破衣裳、烂草鞋,统统贮于袋中,似乎应有尽有,永远掏不完。

他沿街游走,无论见到什么东西,也不管有用没用,经常会讨要一些,然后一股脑塞进他那布袋里,却总也装不满。

这身边一个布囊,若能包得住古今未来,何不将它打开,也好叫大家瞧瞧稀罕;

那手中半根木杖,已经撑不起上天下地,应该索性放下,别只顾自己嘻嘻欢笑。

……

初夏的一天,一个居住在湘江岸边的小伙子胡三江,从江中摸到了一条红尾大鲤鱼。

中午,他刚刚将做好的鱼端到餐桌上,还没动筷子,忽然看到布袋和尚从街东边走来,胡三江喜爱恶作剧,又见布袋和尚什么东西都乞讨,心中暗暗决定,要戏耍他一番。

当布袋和尚走到他家门口,胡三江喊道:“布袋和尚,我家的菜做好了,你要不要?”

布袋自然来者不拒。

然而,胡三江递给他的是一条红烧鲤鱼!

中国汉传佛教的僧人,为了体现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从梁武帝时期开始,完全素食。出家人食用荤腥,被视为破戒,会被毫不留情地摒出寺院!

胡三江将香喷喷的红烧大鲤鱼送到了布袋和尚的鼻子底下,脸上露出得意的坏笑……

然而,他做梦也没想到,布袋和尚一把拿起红烧鱼,毫不犹豫的张嘴咬了一口,然后眯着眼睛一笑,将整条的鲤鱼塞进布袋,扬长而去。

碧落片云,

长天孤月。

能栖物外,

妙兮幽绝。

惯隐市廛,

奇哉英杰。

随行兮唯有禅杖布袋,

充饥兮何妨酒肉腥血。

别,别,玉殿琼楼更加雪。

胡三江辛苦了半天才摸到的大鲤鱼,忍了半天嘴馋才烧好的美食,就这样轻而易举没了踪影,装进了疯和尚的布袋里!

本来想戏耍人家,却反而被人爱当猴耍,他就像王八碰到桥墩上,说没得说,怨无处怨,一整天边饭都吃不下去——肚子里早气饱了。

第二天早起,胡三江发现自己昨天没吃的白米饭变了味——昨日天热,米饭存放了一整天,早已馊了。

他刚要倒掉,忽然想到了什么,诡异的一笑,原封不动放到太阳下暴晒起来……

等到中午,布袋和尚又从前门经过。

胡三江喊道:“和尚,米饭要吗?”

布袋和尚裂开大嘴笑了:“胡施主,你总是这样乐善好施。”

“那你将布袋口张开。”胡三江说着,将馊米饭端了出来,藏在背后。

布袋和尚很听话,果然将布袋打开了,胡三江竟然把馊米饭倒入了他的布袋中……

那本来就馊的米饭,经过一上午暴晒,散发着一种又臭又酸的气味,几乎能把人熏一个跟头!

但是,布袋和尚却毫不生气,反而笑眯眯笑着说:“谢谢,谢谢胡施主的香米饭。”

胡三江一脸的坏笑,说:“既然是香米饭,那你就快些享用吧!”

布袋和尚说:“不急,不急,心急吃不到热豆腐。”

过了一会儿,布袋和尚果然将布袋里的米饭取了出来,并且真的吃了起来。

天哪,那是坏了的馊米饭啊,吃下去会胃痛拉稀闹肚子的!然而,布袋和尚却吃得津津有味,好像那米饭新鲜无比,极为美味可口似的。

果然,周围散发着新鲜米饭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