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拔丝红薯

很是在意,他是如何把国内的香料市场打下来的。

香料,是奢物。

而李世民很缺钱!

糊糊:“今天我们的主人公红薯,并非郑和带回来的。

因为他们的时代差了一百多年。

红薯,又称之为番薯,可见的确是来自西洋。

那它又是何时传入的呢?

有据可查的时间是,万历二十一年的春天。

在万历不上朝的那些年里,一株番薯藤,悄悄在闽地,生根发芽!

闽地有一个秀才,名叫陈振龙,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

古往今年,屡试不第的人,干出来的都是大事。

他选择的地方不是内陆,祭拜过妈祖娘娘后,扬帆起航,去往吕宋岛。

陈振龙在吕宋见当地红薯遍野,又了解到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六益八利,功同五谷。

想到家乡时常灾歉,食不果腹,用心学会种植方法,私下出资购买薯种。

但当时的吕宋政府,禁止红薯出口。

第一次,陈振龙将番薯藏在袋子里,翻一下袋子就发现了。

第二次,陈振龙将番薯藤藏入竹竿中,还是被发现了。

第三次陈振龙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避过出境检查,经七昼夜航行回到福州家乡,在家附近试种。

挟入藤篮试密航,归来闽海勤耕植。

陈振龙带回薯藤试种的那年,闽中地区大旱,五谷歉收。

陈振龙让他的儿子陈经纶,上书给福建巡抚金学曾,建议试种红薯,以解粮荒。

四个月后,红薯收获,可以充饥。

官府通知各个地方都种植红薯,最后红薯大获丰收,而闽中的饥荒也得以缓解。

所以今天陈振龙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号——红薯之父。

在现代工业化和水利工程的保证下,红薯最高能达到万斤。

但万历年间的红薯表现也不差,一年可种植两季。

春薯亩产量四千斤,夏薯亩产量两千斤。春夏合计六千斤。

而当时南方的主粮亩产五百七十七斤。”

朱元璋一拍御案,“等着干嘛,让吕宋上贡良种!”

朱棣:“让郑和一定把红薯种带回来!”

禁止出口,当大明的宝船是摆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