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两人冷场了数百息时间,毕成问:
“师尊,神界有没有高山?我想去山顶修炼。”
伏吉子忽然笑起来:
“有,我居然忘了,你应该去问道山,那里是大部分正神必去的地方。好,这个想法好,我找一个给你带路的。”
伏吉子离开,不到百息时间就带来一个姑娘:
“清灵子,一品正神,这几天正准备去问道山,给你带路,你们两人正好作伴同行。”
毕成心里狐疑,莫不是变着法给我牵线做媒吧?但既然到了这一步,作伴同行没有什么,即使这是牵线做媒也不要紧,事情都在自己把握中。
“好,谢谢师尊,谢谢清灵子正神。”
出门一看,清灵子带来随从二十人。
清灵子嘻嘻一笑说:
“毕齐成,有幸和你同路,我们走吧。”
毕成望一眼清灵子,心说:
“妖孽!”
细长而明丽的鼻子犹如一根玉笛,小口红润得像两瓣花瓣,圆润的额头和红润的脸蛋都让人想入非非,细腰上束扎着一根金色飘带,宽大的衣袖外是白净得让人按捺不住想抚摸的欲望,满含笑容又充满庄严的面容却让人不敢稍有猥亵。
可怕的是那一头飘逸的乌发,时不时随着清风飘洒到毕成的脸上,毕成是不是瞥一眼,看到的是一眼温柔兼带肃穆。
“妖精!”
毕成心里再骂一声。
二十二人一路游玩,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个月后到了问道山。
山下有一小镇,神来神往,络绎不绝。食店、客店、寻乐场应有尽有,却是与凡间无异。
毕成心里只有神秘的问道山,在山下瞥一眼众神立即上山,很快就进入仙雾迷蒙的山腰。
几处枣树正在开花,树下三三五五坐着一些正神,或下棋,或品茶,或看书。
又有许多清潭挂在山腰,潭边有神人抚琴问音,有神人互答攀道,一个个醉意迷蒙,都不知自己是潭里游鱼还是潭外游客了。
忽见一块巨碑挡道,碑前数千神灵打坐闭目,一个个神情肃然,神游虚冥,犹如石物。
一个刚来的女神指着其中一个额头有一个“王”字的老头说:
“万年前我来此时他已经这样石化,嗨,现在依然。”
毕成吃了一惊,仔细观察,那人仍然活着,只是没有一丝气息。
抬头一看,惊讶地看到石碑上面刻着的居然是自己在黑海龙宫石碑上面看到的《心境修炼三境经》:
见善喜之,遇恶恨之,愉则近,厌则弃,喜憎于形,世人心境第一境也!
见喜不兴,遇恶不愤,恨而不声,怒而不争,世人心境第二境也!
眼不见善恶,心不兴怨恨,无喜无恶,空心虚意,无法无天,世人心境第三境也!
一境为凡,百年轮回,永恒红尘。
二境伪仙,可寿千万,泯然红尘。
三境正神,天地可灭,正神永恒。
天若有情天亦老,地若有恨地必崩。
凡见因果者皆不得永恒。
斩因方可无果,无因果即为永恒。
毕成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和记忆里黑海龙宫石碑上面的没有一字之差。
转过石碑,在后面看到一行大字:
“问道先问心,心境四成者,九品俯拾即是犹如树下摘叶。”
心境四成?不是只有三境吗?三问不该是三境?
毕成想了想,回望清灵子和她的二十个护卫:
“有没有在此静悟的想法?”
护卫一个个望清灵子,清灵子摇摇头说:
“我才不做石头呢!”
毕成此时对心境三问四问很看重,但也知道这心境的修炼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修炼并离不开世俗的磨砺。
如果坐在这里望着几行文字就可以堪破心境,那绝对是笑谈。
山势渐渐地陡峭,走了两天仍然望不到顶峰。
忽然艳阳透过树梢洒下一片金星,眼前出现一片数万亩的花海,各种各样的鲜花争奇斗艳,一阵阵芳香令人陶醉。
清灵子和护卫一齐踊跃奔叫,毕成闭了眼睛,笑着说:
“见善喜之,遇恶恨之,愉则近,厌则弃,喜憎于形,世人心境第一境也!
见喜不兴,遇恶不愤,恨而不声,怒而不争,世人心境第二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