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将影响着战局的走向,乃至天下大势。
然而,面对濡须口那份与生俱来的地利之便。
即便是司马德,也不得不在内心深处承认。
这里实乃天赐江东的一处险塞之地。
不说是守易攻难,也得是万夫莫摧了!
所以这也不能怪曹洪不行。
这种局面,就是换作在另一个时空中,威震华夏的关云长。
恐怕也只能与江东大军在此地僵持不下,难越雷池半步。
至于一举拿下濡须渡,或者分兵进攻含山、寇山两侧的战略构想。
此时无异于天方夜谭。
曹操麾下如今虽有二十万雄师,可孙权也是坐拥十万精兵。
并非是那种兵力十分悬殊的情况。
光是攻打两侧山峰,就需要数倍的兵力。
江东军踞高临下,曹军仰攻。
这得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拿下。
再者含山、寇山非同寻常山岭。
水源不可轻易被截,非如马谡失街亭般水源可断。
曹军即便有心断水,也是无计可施。
而倚靠濡须坞的江东军水源充沛。
且能不断获得身后援军支持,堪称坚如磐石。
即便曹操不惜代价,曹军士卒英勇赴死。
历经血战终得二山。
但到那时,曹操手下的军队还能剩下几成?
重创之下,结局不过是回到了对峙的局面。
与损伤较轻的江东军,又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后面还想趁势深入江东腹地,更是无稽之谈。
除非,他们能如另一个时空的关羽一般。
得到一场泼天的连绵暴雨。
使得长江开始泛滥,水位淹没濡须渡。
那双方再来一场堂堂正正的水战。
便有机会绕开眼前这个难啃的要塞。
不过,真要是这样的局面。
对面江东军的水上优势也不弱啊。
思来想去,司马德顿时也是恍然大悟。
为何历史上的曹操在第二次跨越巢湖讨伐江东时。
最终落得雷声大雨点小的结局。
面对孙权一封退兵书信。
便在来年春水上涨之时,仓促撤军北归。
思绪拉回现实。
听完曹洪汇报后的曹操,此时也是面色愈发阴沉。
司马德见状也是心生好奇。
面对眼前困境,今日的老曹将如何抉择?